处理好职能与财源建设的关系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政解读 >

处理好职能与财源建设的关系

发布日期:2024-11-30 浏览次数:

处理好职能与财源建设的关系 ,继续建设财源 ,努力把“蛋糕”做大,“发展才是硬道理” ,可以说是“把蛋糕做大”或者进行财源建设。为了使财政收入满足日益增长的财政支出需求 ,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 ,只有这样,财政才能有可供分配的物质基础 ,财政调控也有力量。有人认为,目前的经济困难是生产严重过剩造成的 ,过剩的原因是需求不足 ,贫富差距是指少数人拥有大量财富,大多数人拥有有限的财富,无法满足有效的需求 ,因此,提倡调整分配。笔者认为 ,这种杀富济贫的平均主义思想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要进步 ,首先,必须发展生产和经济 ,也就是说,要想办法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先考虑怎么切。 ,不管怎样切一个小“蛋糕”,都很难让人满意。做“大蛋糕”或财源建设 ,归根结底,它实际上是一种具有财政效益的经济建设和经济活动。
 
无论是计划经济下的“生产建设型金融”,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金融”,政府都承担着宏观经济管理和组织资源建设的责任。政府在经济建设和财力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所谓的“守夜人”政府已经不存在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财源建设 ,主要依靠指令和行政命令 ,少数政府领导和财经干部在“战略”中运筹帷幄 ,讨论在会议之上 ,在部门之间奔跑 ,争论制度、争论项目、争论投资 ,讨价还价 ,把目光集中在财政的“蛋糕”上 ,因此,在“政策”和“对策”的对峙和相互拥挤的角斗中,相当一部分财源被消耗掉 ;此外,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中追求“政绩”的短期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事实证明 ,财源建设整体运行机制存在弊端——财源开发培育缺乏社会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财政职能转向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后, ,赋予财源建设新的意义和要求 ,决不是不再抓财源建设 ,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解决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是培育和扩大财力资源。因此 ,在财政职能转换过程中 ,财政参与财源建设 ,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注重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重点保持主体财源,拓展新兴财源,培育后续财源 ,确保财政实力的持续增长。具体地说 ,公共财政下的财源建设 ,我们认为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
第一 ,财力建设的主体不再是政府 ,更不用说简单的金融行为了 ,它是全社会各种经济组成部分的市场主体。
第二 ,政府不再插入微观经济的具体经营管理 ,重点建设公共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 ,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同时,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鼓励竞争的原则 ,为各类经济企业提供公平的税收政策 ,不搞特殊税收优惠和税收歧视 ,坚持依法理财 ,坚持“国民待遇”原则。
第三 ,改革预算管理 ,推进依法理财 ,坚持早期预算 ,细编预算 ,并从基层开始 ,预算内容按标准、定额和具体项目执行 ,加强预算外资的统筹安排 ,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第四 ,实施县级财政综合改革 ,努力加强县级财源建设 ,加大对困难县的支持力度 ,推进县级财政规模和水平 ,改变了许多地县“餐饮财政”的局面。县级财政是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乡经济联合的纽带 ;县级财政状况好坏 ,是振兴地方经济、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建设的关键。因此。 ,县级财政状况如何? ,直接制约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只有县级财政才能搞活 ,财源充裕了 ,振兴地方经济 ,振兴国家财政才真正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