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基本框架的措施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政解读 >

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基本框架的措施

发布日期:2024-11-30 浏览次数:

改变财政职能 ,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基本框架的措施
 
转变观念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公共财政观 ,因为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所以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性财政的传统观念,因为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生产力水平较低 ,经济结构不太合理 ,市场机制并不完善 ,特别是金融市场发展滞后 ,资源配置效率低 ,过去,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很强 ,使财政在国家资金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突出的表现是财政 (政府 )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例远高于发达国家后者不到30%(后者不到30% )。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国有企业 ,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在发达国家财政支出中占很大比例 ,生产性投资的比例很小 ,主要用于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国有企业投资支出比例很低。回顾我国 2 改革开放前0年走过的路和情况 ,由于财政支出的刚性作用和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太强 ,导致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低,金融体系不完善 ,相反,经济发展往往受阻。为此 ,要抓住机遇 ,积极进取 ,向更高效的体制目标迈进。
 
第一 ,正确认识和处理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粮食流通体制、投融资体制、住房、医疗、金融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关系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产权明确、权责明确、政企分离、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一是按劳分配 ,优先考虑效率和公平的分配系统 ,努力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创造条件。
 
第二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实现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 ,改变过去财政重收入、重分配、轻监管的局面。财政资金的使用应当逐步退出市场资源配置的经营和竞争领域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需要 ,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的“越位”和“缺位”问题。深化财政改革 ,逐步建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重视和加大科教投入 ,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改变。
 
第三 ,做好思想准备 ,认清形势 ,循序渐进,重点逐步推进。 1 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以来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以来 ,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已接近公共财政领域 ,或具有公共财政的一些重要特征 ,只有基本建设投资、企业技术改革和新产品试制费 ,它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认为它们占中央和地方支出总额的比例太低。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生产性财政观念根深蒂固 ,且具有惯性 ,其实这两个项目 ,也有一部分属于公共支出 ,要看具体的项目 ,只有这样才能区分它的归属。因此 ,要转变财政职能 ,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和改革发展要求的新型公共财政体制 ,准备充分的思想准备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 ,认清其艰巨性和复杂性 ,周密计划 ,循序渐进,重点逐步推进。以公共支出、促进公平分配、监管宏观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为主要财政任务 ,逐步向公共财政职能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