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采取的政策建议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政解读 >

我国应采取的政策建议

发布日期:2024-11-25 浏览次数:

我国应采取的政策建议
1 推进制度创新,为中国经济参与全球竞争创造制度基础
1.1 大力推进宏观资源配置体制改革
一是要坚决清理和逐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放宽企业登记限制,减少价格干预,坚决清理和减少具有计划经济特征明显、不利于公平竞争、限制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审批项目。对于确实需要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应按照世贸组织规则简化程序,提高透明度,明确规定审批内容、标准、权限、程序和期限,并予以公示。严禁地方和部门非法增加行政审批项目,或者在审批过程中滥用自由裁量权。
二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真正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的原则,彻底改变不分配资金、分配资金的不负责任和风险、投资效益与组织实施者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现象。建立金融投融资体系,统一规范政府直接投资、政策性银行信贷、金融贴息、技术改革贷款;逐步将国有企业投资审批制度改为登记制度,减少行政审批造成的效率损失;政府原则上不干预非国有投资的宏观指导和自主决策原则;进一步改革融资管理办法,引入BOT、TOT、经营权转让、联合融资、担保融资,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投资需求,逐步完善投资项目评价体系,提高项目概算准确性,硬化预算约束,广泛引进项目合同和设备采购,建立项目后评价体系,加强项目质量监督,加强跟踪效率机制。
1.2 积极支持微企业制度创新
一是通过吸收国际国内资本,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对国有企业进行重组改造,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国际标准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企业制度创新。
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国退民进”战略,使国有经济逐步退出与国民经济和民生有关的竞争领域。同时,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逐步向民营经济开放更多投资领域,努力使民营经济在工商管理、税收、贷款等方面享受与国有经济同等的待遇。
2 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框架
2.1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国家财政应逐步减少在竞争领域的直接投资,加强对科技、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需求的保障。同时,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逐步规范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财政支出结构。
2.2 积极推进税收改革
通过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资金,规范政府分配行为和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建立以税收收入为主、规费收入为辅的政府财政收入制度。
2.3 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务透明度
一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逐步建立健全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体系;二是落实部门预算,推进预算科目改革,细化预算编制,使预算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所有收支活动;三是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四是加强财政监督,坚决查处财政分配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3 完善财政政策体系,进一步发挥财政宏观调控功能
3.1 逐步完善财政自动稳定器功能
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功能通常包括三个政策内容:一是个人所得税;二是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三是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目前,我国财政自动稳定器政策中,只有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相对成熟;虽然个人所得税已经征收,但税收制度并不完善。作为地方税,现有税收基础狭窄,相关征收、管理和监督措施不完善;社会保障税尚未征收,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支出很小。目前,在继续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的同时,要适当调整个人所得税制度,尽快建立全面、分类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同时,鉴于加入世贸组织后结构性失业人数的增加,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尽快将社会保障收费转化为社会保障税,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3.2 改变财政支持各行业的方式
在世贸组织相关原则和协议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制度创新增加对企业的支持。一是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将当前区域财税优惠政策改为产业导向,实施重点产业保护税收政策;重点支持农业、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大国家利益需要支持的产业;二是根据世贸组织允许政府补贴企业治理环境和技术进步的规定,对国有企业实行减免税等优惠政策;第三,按照积极安全的原则,逐步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增值税转变,鼓励企业投资技术设备,促进产业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四,大力支持国有企业重组,剥离社会服务机构。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重组重组的相关优惠政策,支持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费和新产品试制费的比例。
3.3 利用世贸组织的“绿箱”(不造成贸易扭曲的政策)和“黄箱”(贸易扭曲的政策)政策支持农业发展
一是适当提高以国内农产品为原料的国内农业产业化企业增值税抵扣率;二是加大农业科研成果推广投入;三是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增加“种子工程”、优质饲料、区域优质农产品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退耕还林还草等项目的财政投入;四是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农产品检测检疫和不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农业自然灾害、农民转业和农产品市场风险的补贴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