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融资策略必须与具体的融资实践相结合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整体融资策略必须与具体的融资实践相结合

发布日期:2025-04-24 浏览次数:

资本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也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击败竞争对手的有利武器。健康发展的企业不仅能充分利用内部资金来源,而且能有效地从外部融入资金。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资本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稀缺资源,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经营和长期发展始终与资本密不可分。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融资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极其重要的基本活动。
 
虽然企业融资的基本目的是维持和发展自己的生产和资本管理,但它通常是由特定的动机驱动的。例如,企业为正常生产经营的资本周转和临时需求进行融资;企业增加设备、扩大规模、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外商投资、合并其他企业融资;偿还债务、调整资本结构等。无论企业融资活动的动机如何,企业财务人员都必须认真分析和评价影响融资的各种因素,努力使其融资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达到最高效率和最佳综合经济效益。
 
我们知道,企业的融资活动来自于投资需求。当然,这里提到的投资包括流动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市场的间接投资。是否开展融资活动主要取决于比较投资收益和资本成本。例如,未来投资项目的年平均回报率(或年平均利润率)是多少?通过融资活动占用资金的成本(或资本成本率)是多少?这是企业管理决策者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在开展融资活动之前,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对未来的投资收益进行更可靠的预测。只有当投资收益远远大于资本成本时,才能确定融资活动是合理和有意义的。
 
当投资方向确定时,下一步就是估计投资数量,因为投资数量决定融资数量。如何估计投资数量,虽然有各种计算方法,但不是本文要解释的。作为企业财务人员,无论通过何种渠道、何种融资方式,都必须事先仔细估计资金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平衡融资数量和投资数量,避免融资不足影响企业投资效果或融资过剩,降低资金效益。
 
一旦确定了资金需求,企业应在充分利用内部资金来源后考虑外部融资问题。所谓企业内部资金来源,无非是计提折旧形成的现金来源和通过保留利润增加的资金来源。这部分资金是企业内部“自然”形成的。虽然资金的使用成本(实际上是非现金)也会发生,但不应支付融资费用。外部融资是指企业内部融资不能满足需要时,从外部融资形成的资金来源,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债务融资形式,以及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权益融资形式。占用外部融资的资金不仅会产生使用成本,还会支付融资费用。因此,使用外部融资的成本相对较高。企业真正的融资活动是从外部融资,真正的融资数量是从外部融资的总量。
 
由于企业融资可以采用多种渠道和方式,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有不同的融资难度、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企业既然要从外部融资,就必须考虑融资后要保持良好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使财务风险处于安全水平,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在这种整体融资策略下,设计多个融资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财务优劣排序,从而在具体融资实践中实施动态选择。
 
当然,整体融资策略必须与具体的融资实践相结合。例如,根据一般财务理论,股权融资成本高于债务融资成本。因此,在财务风险允许的波动范围内,发达国家的企业总是专注于考虑降低综合资本成本的债务融资方法。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到目前和未来,情况有所不同。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效益普遍较低,投资者对回报的预期普遍较低。此外,国内外金融界的实证研究还没有证明中国企业股权资金的融资成本高于债务资金的融资成本。事实上,只要我们注意到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效益普遍不高,资产负债率高,财务风险和压力大,企业就应该知道如何进行外部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