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分析融资融券业务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5-03-20 浏览次数:
定性分析融资融券业务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
从数据分析,图2.1可以直观地看到证券借贷余额对股市波动的影响。我们研究了2.1证券借贷余额折线和上证指数折线的影响。2012年12月31日前,证券借贷业务整体规模相对较小。即使证券借贷余额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但与股市交易规模相比,影响微不足道。因此,2010年6月30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上证指数走势相对稳定,没有短暂的起伏,股市走势逐渐稳步变化。2012年12月31日至2014年6月30日,融资融券总规模大幅增加,从2012年12月31日的617.66亿元增加到2014年6月30日的2656亿元,对股市的影响明显增加。虽然现阶段上证指数整体变化没有明显改善,但没有明显下降,趋势相对稳定。现阶段最明显的变化是投资者对融资融券业务的了解不断加强,部分投资者开始参与融资融券业务。2014年6月30日至2016年3月31日,融资融券总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5年6月30日,融资融券余额为13384.67亿元。与2014年6月30日相比,增速达到408.56%,但2015年6月30日后突然下降,此时股市走势基本一致。在融资融券余额突然下降的过程中,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融资融券业务增加了股市的波动性,使其变化更加难以把握。从理论上讲,通过股票的供需,实现了融资融券业务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首先,从融资业务内部运行机制的角度来看,当市场上的一些股票被严重低估时,一些敏感的投资者会选择使用自己的资金或融资大量投资这些股票。当这些股票被低估的信息被其他投资者所知时,这些投资者也会通过融资跟风买入来增加对股票的需求,从而抑制这类股票的持续下跌。其次,从证券借贷业务内部运行机制的角度来看,当市场上的一些股票明显高于其内部价值时,一些专业投资者会大量出售自己的股票或证券借贷,这些被高估的股票信息通过市场传达给其他投资者,其他投资者将跟随卖出趋势,使股票回归其真实价值。基于理论分析,融资融券业务有助于抑制股市的波动。
- 上一篇:完善与PPP项目投融资相关的事项
- 下一篇:六安市小城镇创新融资方式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