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2-02-20 浏览次数: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席卷全球,蝴蝶效应进一步出现。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蝴蝶效应,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增长放缓。如何摆脱金融危机对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影响,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健康发展是本文的重点。
一是珠三角共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1.珠三角的自然条件和位置优势。
(1)珠江三角洲、环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概念定义。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第七届三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珠江三角洲概念。本文中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3个市、县(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高要市和四会市;泛珠三角是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香港和澳门的两个特殊行政区,简称9+2。
2009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纲要提出:到2012年,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组成的珠江三角洲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人均生产总值8万元;到2020年,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
(2)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和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是一个热带三角洲,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在北回归线以南(小三角洲计划),也具有地貌发展的特点。植被景观受其影响较大,发展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此外,由于三角洲北部是广东北部的山区,它对北方的冷流起到了屏障作用,因此热带植被可以沿着山谷入侵北回归线以北的山区。
该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3.4%,占全省总人口的31.4%(1994年)。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2.珠三角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415.45亿元,比2006年同比增长16.2%。
(2)外向型经济的总体水平较高。目前,珠江三角洲约有一半的国民生产总值是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许多企业的大部分产品都供应国际市场。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途径是引进海外资金、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
珠江三角洲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和海外华人遍布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发展。2007年,珠江三角洲出口贸易总额高达3540.85亿美元,比2006年同比增长22%;实际利用外资151.88亿美元,对外依赖度高。
(3)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珠江三角洲自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承担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约一半的机电项目占劳动密集型的很大比例。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难以消化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相关的生产要素成本,导致珠江三角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削弱。
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对珠三角经济的影响。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广东省近日宣布,2008年1月至9月,全省关闭企业总数为7148家,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关闭企业的数量包括关闭、关闭、关闭和搬迁。其中,东莞市1464个,中山市956个,珠海市709个,深圳市704个,汕尾市587个,佛山市526个,潮州市432个。
金融危机对珠三角经济的影响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口增长率大幅下降,影响珠三角整体经济增长。
金融危机恶化了全球经济。作为推动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进出口增长明显放缓。2007年,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2.3%,但2008年前三季度仅为1.2%。珠江三角洲对出口的严重依赖将导致出口下滑,这将推动整体经济下滑。2008年上半年,广东GDP增长率仅为10.70%,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基本持平,比2007年低出4个百分点左右,这是广东省多年来的最低增长,多年来不再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大量企业倒闭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就业压力突出。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面临破产的压力。一方面,珠江三角洲的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加工贸易企业。他们通过OEM生产赚取加工费来获得微薄的利润,但缺乏品牌和技术优势,产品附加值较低。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这些加工贸易企业依靠规模经济降低成本的空间有限,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此外,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和海外企业OEM成本的降低,企业利润微薄是不可持续的。许多外向型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破产,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企业的破产无疑将伴随着大量劳动力的失业。
受国内外严峻经济形势的影响,绝大多数关闭的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低、经济实力弱,无法适应形势的变化,导致企业关闭。此外,一些中小企业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有意识地将原企业转移升级,以提高产业水平。
三、泛珠三角地区合作的必要性。
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资源短缺和劳动力短缺严重制约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因此,在这一时期,泛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合作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中心外围理论等方面分析了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的原因如下:
首先,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珠江三角洲具有相对较高的市场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而其他省和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工业化进程相对较低。因此,互补优势的原则是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市场优势和其他省区的资源优势,以珠江三角洲的经济驱动力促进其他省区的发展,实现珠江三角洲区域内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加快了其他省区的工业化进程。
其次,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布局出发,泛珠三角地区应进行区域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是泛珠三角地区合作的主线。目前,为了加强珠三角地区核心层的整合和改进,必须进行产业梯度转移。因此,在产业发展成熟、合作水平高的珠三角经济的基础上,加强其他省、自治区与珠三角产业的对接,积极承担珠三角产业转移,实现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目的。
第三,根据中心-外围理论,由于珠江三角洲缺乏自然的内陆腹地,建立中心区域与内陆腹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所谓的固定中心-外围关系,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香港、澳门大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广东其他地区和加入(9+2)八省为外围地区,在社会发展、产业合作、环境治理、人员流动、能源供应等方面形成固定联系,实现双赢,缩小差距,建立合作模式。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珠江三角洲九个城市应打破行政制度障碍,遵循政府推进、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创新合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制定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制度、财政制度、奖惩机制,促进一体化发展。到2012年,基础设施一体化将初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到2020年,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平等化。
从上述理论分析和政府政策取向来看,我们也看到了泛珠三角地区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政府在促进珠三角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