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要求银行业加强和规范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政解读 >

新会计准则要求银行业加强和规范

发布日期:2022-08-07 浏览次数:

1理论概述
1.银行会计的概念
银行会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属于会计体系的一个分支。然而,由于其性质、会计对象和功能的独特性,它不同于一般会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银行会计是银行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货币资金的来源及其应用,从银行吸收存款到贷款产生利差收入。银行会计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货币资金的来源及其应用为核算主体,运用会计技术、现行理论和方法对银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核算和控制,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收入的实现和资金的使用,确保银行经营活动的顺利运行。
1.2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更强调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充分性、及时性和公平性。总而言之,它有四个特点。
(1)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相同。新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方法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相似。例如,新标准规定,债务重组应以债务人金融危机为前提,债务重组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不再计入资本公积。对于实物债务业务,债务重组收益作为非经常性损益计入当期损益,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会计处理基本采用国际惯用的所得税处理方法,将从根本上改变许多企业过去采用的应纳税处理方法,新会计准则规定采用递延所得税处理方法。并首次引入了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分类和计量方法。
(2)会计信息披露更加强调真实性、充分性和及时性。强调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是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真实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信息用户正确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现金流,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防止公司故意扭曲经济业务内容。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有利于信息用户和投资者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经营,防止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故意夸大或隐瞒事实,误导投资者。及时披露会计信息有利于防止内幕交易现象的发生。
(3)将公允价值引入会计信息披露,更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使资产的质量和数量更加可靠,使公司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公司高管可以根据经济预期的变化调整会计政策。避免人为主观评价资产价值,防止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更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
(4)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有很大的影响。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当前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影响大,可操作性强,可独立实施。并与企业会计制度平行,可以相互补充,使中国的会计制度更加完善,可以与经济环境的发展同步运行,为企业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可操作的规范和指导。
新会计准则对银行会计提出新要求
2.进一步完善银行会计制度
会计对象是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会计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这些复杂的经济活动整理成可用的信息,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银行会计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记录、计算和反映银行业务和财务活动,为实施政策、考核计划、指导业务提供正确的数据。银行会计制度要求银行会计正确反映各项收入,确保会计期间数据真实、完整、有效。
2.新会计准则要求银行正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过去,银行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较低,不能真正反映资产的净值,导致多项资产的账面价值远高于实际价值。新会计准则要求银行按规定比例提取资产减值准备,正确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2.3.加强培训,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各级银行应根据会计工作需要配备会计人员,并根据业务发展不断丰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和有关操作程序进行会计核算,提供正确的会计数据,进行会计分析,加强财务管理。同时,建立业务培训和岗位考核制度,鼓励会计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落实会计法、银行会计制度、支付结算方式,提高业务综合素质,尽快满足新会计准则对银行会计人员的质量要求。
2.4.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充分发挥银行会计在反映、监督、预测、分析各种风险方面的作用,全面准确地反映银行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情况,及时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信息。采用定量会计预测技术和方法,识别可能出现的风险,计算可能出现的损失,减少损失的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地控制损失。在会计工作中,应建立一系列有效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日常会计和会计数据分析反映可能出现的问题,使银行决策部门能够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从建立健全银行治理结构和管理会计新体系,深化银行会计内部管理角度,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是银行会计工作的必然要求。
新会计准则促进银行可持续发展
新会计准则要求银行业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治能力,对促进银行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指引》。配套指导方针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导方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导方针》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导方针》。结合以往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中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基本完成。为确保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顺利实施,财政部等五部门制定了实施时间表:自2011年1月1日起,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在此基础上,在中小型董事会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实施。
3.促进银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守法和诚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超越法律的短期发展最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内部控制要求银行在国家法律允许的基本框架下,实现自身的发展。
3.22促进银行维护资产安全
资产安全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银行良好的内部控制应为资产安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为此,银行应加强资产管理,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资产业务不相容的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
3.促进银行提高信息报告质量
可靠的信息报告可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和经营活动和绩效监控;同时,在保证真实、完整的信息报告的同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诚信和信誉,保持良好的声誉和形象。因此,银行人员,特别是银行会计人员,应注意内外信息披露的质量,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及时、准确地披露财务信息。
3.促进银行提高经营效率
该目标要求银行通过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
3.促进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是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它要求银行结合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努力满足银行管理的战略要求,有利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