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表外融资相关概念

发布日期:2025-04-04 浏览次数:

一、表外融资相关概念
 
表外融资,即资产负债表外融资,是指融资项目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对资产负债的影响,但其收入和费用反映在利润表中的融资方式。
 
企业进行表外融资,增加表外资产和负债,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相关收入和费用反映在利润表中,扭曲企业真实财务信息,反映隐蔽性和误导性;表外融资为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融资选择,但也使企业部分债务隐藏,无法反映真实财务状况,反映其灵活性和风险;表外融资方式多,企业会计准则少,许多项目不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但也与财务报表密切相关,反映了表外融资监管的困难。
 
二、表外融资的现实意义
 
表外融资企业可以改善财务状况,扩大经营成果,减少汇率波动,避免贷款合同限制。
 
1.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
 
企业进行表外融资项目,可以将表内资产负债项目转移到表外,优化基于财务报表的财务数据,达到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目的。与直接财务报表获得的财务指标相比,表外融资降低了债务权益比率,提高了偿付能力,同时提高了信用水平,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
 
2.可以扩大企业的经营成果
 
根据表外融资的定义,表外融资所涉及的收入和费用项目反映在利润表中。当利息率低于投资回报率时,表外融资的财务杠杆作用可以使企业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扩大企业的经营成果。
 
3.可减少汇率波动的影响
 
对于主要从事对外贸易业务的企业,其经营成果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国际形势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风险较高。汇率的变化将对资产负债表的计量产生影响。表外融资不仅可以调整财务报表中相关项目的交换价值,还可以稳定财务状况,防范外汇风险。
 
4.可避免贷款合同限制
 
通常在签订贷款合同时,债权人会对借款人做出各种限制,如规定借款人的债务比例和产权比例。借款人可以将部分债务转移到表外融资项目,以满足债权人的要求,避免合同限制。
 
三、表外融资现状
 
在中国上市公司中,“主导”很常见。公司大股东可以利用表外融资项目谋取自身利益,忽视中小股东和其他相关者的利益。此外,中国企业普遍融资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门槛过高,急需寻找新的融资方式。表外融资不仅解决了融资困难的问题,而且提高了企业的信用水平。然而,许多企业使用表外融资工具来欺骗债权人和投资者。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财务状况不真实。表外融资决定了财务报表反映财务状况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粉饰和掩盖了财务报表的问题。其次,夸大了企业的偿付能力。只看资产负债表必然低估现有负债,高估偿付能力,容易忽视财务杠杆效应带来的高财务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四、表外融资的规范思路
 
表外融资受到企业的青睐,为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新的渠道。表外融资的热情和灵活性决定了它可以打破企业融资的束缚,为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创造额外的财富。随着金融工具在表外融资中的应用,表外融资正面临着复杂而不受监管的局面。因此,必须规范和指导表外融资,以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1.增强对表外融资的理解。表外融资的根本目的是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在企业承受范围内制定规模上限,从自身规划开始,避免非法表外融资事项的发生。
 
2.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只需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核算披露企业融资,不规范为企业滥用表外融资提供机会,应明确纳入企业财务报表,尽可能接受会计准则规范监督,确保高质量高效的财务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3.提高表外融资审计意识。独立有效的审计工作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现阶段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主要集中在财务报表项目的审计上。表外融资事项的审计只停留在理解和判断的阶段,表外融资事项的实质性程序和测试以及相关披露工作很少。因此,注册会计师应拓宽审计视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表外融资审计意识,将表外融资事项审计与资产负债表审计同等对待。
 
五、结语
 
由于信息不对称,潜在投资者无法了解企业在表外融资中获得的资金,其投资决策容易受到资产外部扩张的危机。同时,企业过于频繁地寻求表外融资,会透支企业的投资透明度。因此,企业要正确认识表外融资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科学合理地利用表外融资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同时,要不断规范表外融资会计准则,维护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