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及其行为特征
发布日期:2024-12-12 浏览次数:次
一、机构投资者及其行为特征
与个人投资者相比,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是指投资于证券市场的机构或法人。OECD将机构投资者定义为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公司和其他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机构投资者具有财务优势、信息优势和人才优势、专业财务管理能力、更仔细的投资计划、目标、手段和经营模式,能够遵循严格的分析框架和投资纪律,对法律、法规和政策非常敏感。
(2)投资组合。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机构投资者将在投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投资组合。机构投资者具有较强的财务优势、专业优势和信息优势,为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提供了保障。
(3)投资行为的标准化。机构投资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其投资行为受到多方面的监督,因此更加标准化。一方面,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将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约束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将通过自律管理来规范他们的投资行为,并保持他们在社会上的声誉。
(4)收入偏好。随着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机构投资者获得收益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机构投资者对获得投资收益有着强烈的内在偏好。
(5)交易的特殊性。与普通散户投资者不同,机构投资者股东的特殊交易需求有:一是大宗交易,即要求执行大量股票交易的指令;二是程序交易,即要求尽可能接近大量不同股票交易的指令。
(6)安全性和流动性偏好。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流动性,机构投资者一般倾向于购买流动性较好的大盘股,以防止流动性较差的股票投资造成的资金链断裂。
(7)机构投资者的委托代理。委托代理关系往往产生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代理人经常通过一些不正当的相关交易做不利于委托人的事情,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2、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分析了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
(1)波动稳定性。坚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机构投资者是合理的投资者。他们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广泛的信息来源。他们在专业技术和信息方面都有优势。机构投资者一般注重资本的长期增值,多采取长期投资行为,不会频繁进出市场,可以减少证券市场的波动。
(2)波动加剧。相当多的学者认为,机构投资者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由于机构投资者的证券持有量较大,其股票需求变化较为频繁。当机构投资者向股市注入或撤出资金,或改变投资策略,调整股票组合时,会引起更大的市场波动。
(3)波动无关紧要。根据Lakonishoketal的说法,一般来说,总有一些机构股东在买入某只特定股票,而另一些机构投资股东在卖出。机构投资股东之间的交易所影响可以相互对冲,对股价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