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中国地方融资平台面临的风险分析

发布日期:2025-04-17 浏览次数:

中国地方融资平台面临的风险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和城市投资债券,这也是地方融资平台面临的主要风险。
 
(1)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分析
 
1.银行贷款的偿付风险
 
在融资平台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一般以其财政收入作为信用担保。但由于融资平台投资建设项目收入缓慢,回收期长,无法用投资项目产生的收入偿还贷款,面临巨大的偿付风险,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负担,导致银行贷款逾期,甚至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延长贷款期限。
 
2.信息不对称风险
 
由于银行对融资平台的信用评级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商业银行需要详细分析和掌握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但事实并非如此。特别是在一个政府有多个融资平台的背景下,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使得银行对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和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管。
 
3.保证虚假风险
 
大多数地方政府将土地使用权作为融资平台的担保,这也成为商业银行向融资平台发放贷款的主要考虑因素。但我国《担保法》明确规定,各级地方财政部门不得向外界提供担保,因此上述土地质押担保不具有法律效力。
 
4.合规性风险
 
为了获得银行贷款,一些地方政府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规划、环境审批等程序审批方面不规范,甚至是虚拟包装投资项目。同时,随意挪用银行贷款和非法改变贷款使用增加了银行的合规监管风险,甚至造成了信用风险。
 
(2)地方性融资平台城投债风险分析
 
1.城投债逆周期评级泡沫风险风险风险
 
据统计,AA-是2012年起息最低的城市投资债券,近一半的城市投资债券评级为AA+和AAA,特别是在2012年宏观经济趋势不明朗的背景下,城市投资债券信用评级逆周期疯狂上升。截至2012年底,已有45家城市投资债券提高了债券评级,无一例外。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司的分析报告还指出,近年来,我国信用债券水平明显虚高,投资者风险披露评级参考价值较低,甚至形成了发行人、承销商、投资者、评级公司等利益链。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县融资平台进入债券市场,城市投资债券整体评级下降的压力越来越大,投资风险也将继续提高。   2.商业银行非法担保风险
 
除了评级公司的评级泡沫外,地方商业银行的非法担保风险也不容忽视。虽然商业银行不能直接为城市投资债券提供担保,但它们可以通过提供“流动性支持”来解决发行人偿还本息的暂时资金短缺问题。这种无条件的流动性支持名义上是信用增级,但实际上是担保。这种伪装担保的潜在风险更大。一旦城市投资公司出现风险,银行贷款将成为实质性的“底部”基金,增加银行的风险敞口。
 
3.城市投资债券置换银行贷款风险
 
2012年以来,在不良贷款率上升、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更加严格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加大了不良贷款的核销和结算力度,甚至部分银行通过承销企业发行的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将部分募集资金置换为企业暂时无法偿还的贷款,进一步增加了债务发行人的债务负担和偿还风险。据《证券市场周刊》统计,2012年10月发行的118家城市投资债券中,商业银行主承销的26家,其中只有4家城市投资债券的募集资金不包括置换银行贷款,而其他7家城市投资债券的资金用途明确指出,90%以上的募集资金用于置换银行贷款。
 
此外,贷款与投资项目现金流期不匹配造成的流动性风险也不容忽视。同时,地方融资平台的偿债来源过于依赖土地出让金,使地方政府有提高土地价格的动机,不利于房地产监管政策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