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根据环境要成和企业特点构建企业会计模式

发布日期:2024-07-21 浏览次数:

根据环境要成和企业特点构建企业会计模式
 
根据经济环境对企业会计模式的要求和企业会计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为了规范企业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企业会计模式。
 
l.会计管理制度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根据企业经营的特点、范围、管理要求和人员素质,设计和实施的指导和规范会计工作的制度。
在会计管理制度中,应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会计机构设置
会计机构是组织和实施会计工作的组织。在企业中,会计机构是否健全,各职能岗位之间的运行是否协调,将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建立适合企业情况的会计机构是提高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环节。高质量的会计机构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目标一致,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围绕企业的主要业务目标设立会计机构,避免因工作目标的差异而相互制约。其次,机构各部门之间的步骤协调,实现整体效率最高。三是机构内各环节职责明确,实现业务分工范围内的周延性和极端步骤的独立性。
 
(2)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满足会计信息用户的要求,有必要确保会计信息输出、处理和输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有必要在会计管理系统中引入内部控制系统的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的方法和程序主要包括岗位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绩效报告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会计管理系统包括内部控制系统,即在会计组织中适当设置上述内部控制方法和程序。会计报告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反映了内部控制的要求,使会计管理系统真正成为内部控制的一部分。
 
(3)会计人员管理
企业会计工作的主体是会计人员。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管理会计人员,促进会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保证会计
计算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
会计人员管理应包括两个方面:
①会计业务和会计理论的继续教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会计人员职称考试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实施,并已成为企业聘请会计人员的主要依据。因此,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应注重考后的继续教育。通过相关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会计人员应感受到提高业务能力的紧迫性,为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机会。
②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业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总和。会计职业道德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发展,体现了会计工作中的规律性和共性,得到了各行业会计师的认可和遵守。由于大多数职业道德应该通过会计人员的自觉履行来体现,很少通过强制性规范来实现,为了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和推广,应特别鼓励和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并辅以必要的奖励措施。
 
2.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会计信息用户提供与决策相关的可靠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设置和运行已成为企业会计模式设计的主要任务。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设置包括会计政策、会计信息指标系统、会计信息质量指标、会计信息流程等要素的设置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有机合作。
所谓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中遵循的具体原则和企业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8]。会计政策的选择和确定通常取决于企业所在行业的实践,以及管理者和会计师对影响业务的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的估计。会计信息指标系统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的一整套数据,包括说明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指标,以及反映企业现状和预期未来发展趋势的指标。一般来说,企业的业务越复杂,会计在管理中提供的信息支持就越多,会计信息指标体系中包含的信息种类和数量就越多。会计信息质量指标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根据我国会计准则,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和清晰度[9]。这些规定都是定性标准,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企业的情况进行量化,以便于实施和操作。会计信息流程是指记录、分类、总结、报告会计数据的步骤和方法。也就是说,从原始凭证的整理、汇总、会计凭证的填写、审核、汇总、日记账、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的登记,到会计报表编制的步骤和方法。本过程是根据会计信息指标系统将原始会计信息分类拖入会计信息系统,根据预定的会计政策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并根据会计信息质量指标的要求进行报告的全过程。因此,信息流程的设置实际上是整合上述会计政策、会计信息指标体系和会计信息质量指标。付诸实践的过程。
正如前面提到的,不同用户对会计信息的信息需求不同,在某些情况下不容易同时考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这些都是设置会计信息系统时必须面临的问题。例如,在设置会计信息指标系统时,我们需要知道向谁提供信息,提供什么信息,以及相应的会计指标。在制定会计政策时,应根据确定的会计指标系统选择总体方法。例如,为了提供资产损失的信息,需要提供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信息;为了提供商品定价决策的信息,应采用公允价格计量的成本信息。在确定会计信息质量指标时,需要权衡可靠性和相关性,并根据主要信息用户对信息质量的价值取向确定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
 
3.会计监督机制
 
完善的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条件。谁来做监督工作,怎么做,这是会计监督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前面已经讨论过,由于“内部控制”现象,会计代表主要是国家所有者行使会计事务监督陷入困境。作者认为,应采用会计与监督职能分离的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内部会计只负责运行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必要的会计报告等信息,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内部监督职能;外部独立审计机构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和确认。这种思维的出发点是,企业会计人员可以摆脱双重身份的尴尬局面。企业会计人员对企业经营者负责,经营者对所有者负责。用于说明受托人经营业绩的会计信息,其质量如何,是否存在欺诈行为,是否扭曲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由企业外部社会中介机构确定。同时,企业会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对会计信息失真负责。
 
4.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监督机制之间的关系
 
会计管理制度、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监督机制共同构成了企业的会计模式。在这三个要素中,会计管理制度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工作运行的对象,会计监督机制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条件。会计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机制是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而设置的。因此,应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而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