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规范企业会计模式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发布日期:2024-07-21 浏览次数:

规范企业会计模式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如前文所述,企业会计模式是国家会计模式在企业中的具体体现。与一个国家相比,企业的环境相对有限。因此,国家会计模式建设中涉及的一些因素已成为企业会计模式中理所当然的前提或基础,而不是作为企业建立会计模式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换句话说,在建立国家会计模式的过程中,可以作为变量来考虑,在设计企业会计模式时可以作为常量来对待。例如,企业必须根据国家会计模式设计企业的会计模式,而不必制定其他会计模式。
然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国家会计模式的要求与企业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信息用户之间信息需求的差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应“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2] 。“这个标准被称为相关性标准[3]。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证券市场刚刚起步,国家资本在大多数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大部分企业资金来源来自代表国家资本的财政资金和国有银行贷款。因此,国家通过制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它实际上反映了具有企业最大投资者和社会管理者双重身份的国家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需要进一步分析的问题是,基本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会计为上述三个方面的信息用户提供与其决策相关的信息。信息用户在这三个方面的决策起点不同,从类型到数量都有很大的差距。企业如何协调信息用户在这些不同方面的差异,是建立企业会计模式必须解决的问题。另一个相关问题是,通过对《企业会计准则》的分析,不难看出,该准则中使用的许多基本概念都是为了向企业外部投资者提供信息而提出的。对于大型股票上市企业来说,其所有者非常分散。通过财务报告向股东提供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信息,已成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必要手段。对于投资者相对集中的企业,企业投资者可以通过会计以外的其他方式获得所需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有必要将所有者作为财务报告的重点,是这些企业在建立会计模式时需要考虑的特殊问题。
 
2、信息客观性与相关性的偏差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应以实际经济业务为基础,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4]”一般称为客观原则[5]。这一原则与上述相关原则共同作为衡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两个标准不能同时考虑。
如前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之一是产权明确。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完全分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通过掌握会计信息,客户可以了解受托人的职责,即企业经营者,并评估受托人的工作表现。企业经营者可以通过会计信息向委托人报告其职责的完成情况,以获得应得的利益。在这里,无论是客户需要了解的信息,还是受托人需要报告的信息,都用于解释过去一定时期内的业务结果和由此产生的财务状况信息,因此必须是历史信息。在会计方面,应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和表达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可靠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需要根据周围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随时制定和调整决策。会计信息是决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各方面的信息支持。为了确保提供信息与要做的决策有关,这些信息应该能够反映当前各种限制因素的状态和发展趋势。显然,根据当前成本、公允市场价格或未来现金流折现值报告的信息比历史成本信息更相关,更能满足决策依据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不能同时考虑。
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不能同时考虑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的计量和报告是坚持可靠性还是倾向于相关性,这是企业会计模式设计和实施中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3.会计监督机制与内部控制之间的矛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法规应当按照本法的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6]。可见,《会计法》赋予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职责。因此,在设计和实施企业会计模式时,还必须考虑会计监督在企业会计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作为社会管理者,政府正在逐步取消对企业的干预;作为企业投资者的主要代表,政府将企业经营的重大权利委托给企业经营者。然而,作为所有者,如何行使其权益,如何依法得到必要的保护,仍然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期间,出现了国家权益的缺失和企业内部人的控制。所谓的“内部控制”(Insider Control)“是指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实际上有权控制企业投资、利润使用等重大经济资源和决策。这些人不是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作为代理人,他们的利益往往与所有者不一致。如果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他们可以防止使用这种控制来寻求自己的利益,从而导致对所有者利益的侵犯。”
由于改革中的一些配套政策不到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国有企业内部人利用自身信息优势,本质上控制了企业的会计行为。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只能服从内部人员的控制,以内部人员短期利益最大化为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方向。因此,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假账真实,利润调整等。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代表国家所有者行使对企业会计事务的监督权是不现实的。在中小企业中,由于企业规模小,人际关系密切,内部监督机制相对弱化,会计监督难度较大。因此,如何确定企业会计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建立企业会计模式时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