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技能短缺的原因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农民工技能短缺的原因

发布日期:2024-12-13 浏览次数:

农民工技能短缺的原因
 
农民工技能的短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投资主体的激励。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培训是劳动者自身的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行为,投资决策的基本原则是收入大于或等于成本。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企业、专门的培训机构和政府。但目前尴尬的情况是,前三者都缺乏培训农民工的动力。
 
1.农民工自己培训的动力不够
 
对于农民工来说,培训的条件是培训的收入不低于成本。成本包括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货币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非货币成本主要是指培训活动给受训者带来的心理成本。由于大多数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难度较大的培训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对于农民工来说,培训收入也分为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两类。货币收入是农民工接受培训或增加的货币收入;非货币收入是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的改善。例如,农民工在接受培训后,因从事专业技能工作而受到尊重,工作条件和环境大大改善,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这些都是培训产生的非货币收入。农民工决定是否接受培训时,是基于培训成本与收入的综合比较。
 
此外,农民工的非市民化使他们对在城市长期工作和永久定居的期望非常低。他们预计将被赶出城市并被企业解雇。一旦他们回到农村,对技能培训的投资就无法收回,成为沉没成本。因此,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士,农民工现阶段不愿意接受培训。
 
2.雇佣农民工的企业缺乏动力
 
农民工是一个高流动性群体,就业不稳定,经常更换企业,所以企业一般不与农民工签订长期合同,企业对农民工技能培训有很强的外部性,一旦农民工离开企业,企业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投资难以收回。从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看,企业不会有投资激励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
 
3.特殊教育机构缺乏培训动机
 
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教育培训机构的盈利目的决定了不会有投资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激励。而其高昂的培训成本会让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工望而却步。
 
这样,仅靠市场机制解决农民工技能不足,就需要政府采取相关措施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承担农民工培训的政府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