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事业单位成本计算存在问题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我国事业单位成本计算存在问题

发布日期:2024-09-28 浏览次数: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成本计算存在问题
 
 1、领导和财务人员成本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基本费用主要由国家安排,财政费用主要由国家投入,使事业单位成为政府典型的附着物。因此,一些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效率低下,不惜代价,不顾效益。这使得事业单位职工缺乏成本管理理念。一些事业单位管理者甚至会计人员对是否需要计算成本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事业单位不同于民营企业,不需要应对市场竞争,不需要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是多余的。此外,他们对成本控制漠不关心,认为成本和效益应该由事业单位上级和财务部负责。这种不注重成本控制、没有危机感的情况,造成了事业单位严重的损失和浪费。
 
 2、收付实现制带来的诸多问题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建设,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采购制度、收支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公众参与意识逐步提高,基于现行机构会计的缺点和不足日益突出。事业单位会计选择收付实现制。虽然能客观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现金流,将本期全部现金作为本期收入,但本期成本不真实,单位资产负债不准确,单位资产负债不能如实反映。以收付实现制度为核心的事业单位会计不能真实、全面地核算和反映实施国库集中收付机制和政府采购制度后的新业务,特别是跨期事项;收入和成本无法合理有效地比较,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消耗;用扭曲的成本信息评价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导致误差,难以实现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评价和披露、预算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财务状况指标的计量。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家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事业单位的综合成本核算管理可以避免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失败,有利于节约资金,提高运营效率。
 
 3、预算管理薄弱,非生产性支出居高不下,对资金缺乏有效控制
 
近年来,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非生产性成本增长过快的现象,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客观地说:第一,虽然公共机构是一个专门生产无形产品的生产部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经营区域的不断扩大,自然成本也会增加。二是业务规模扩大,项目组织机构增加,管理者增加,各项费用扩大。第三,养老、住房等其他附加费的比例逐年增加。主观上:一是事业单位没有根据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今年的事业计划和财务收支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公司今年各类收支预算数量。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细化程度上,基本支出定额制定不够科学,预算不严谨,项目支出预算安排盲目随意,使用资金时支出控制不到位,超支现象严重,项目支出管理和使用时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没有区别,没有专项资金,使用专项资金时重拨款轻管理,对项目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二是非生产性费用缺乏严格的制约标准,制定后也没有问责机制,最终导致资金超支挤压项目资金的行为愈演愈烈。三是非生产性固资投入大,增加了折旧费、材料消耗、维修费。三、加强事业单位成本计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措施
 
 1、完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引入成本计算是成本控制的关键。产品成本水平直接决定了单位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事业单位根据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制定一套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的会计科目;制定各种可行的原材料消耗定额,以及设备利用、资金占用、费用等定额,及时检查和反映定额的执行情况;完善单位内部计划价格制度。这样既能正确计算工作产品的成本,又能满足成本管理的要求,从源头上制止成本浪费,实现成本管理的提前参与和提前控制。同时,事业单位在控制成本时,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协调和努力,才能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2、在事业单位中实施目标成本法
 
在事业单位实施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针对未来目标,注重成本来源,提前进行综合分析调查,将成本计算与成本目标管理相结合,完善各种消费定额,编制资金预算和各种服务项目的目标成本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及时组织成本差异核算,分析成本差异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成本,降低成本活动,充分发挥成本计算在降低成本和提高社会效益中的作用,防止单位运营前大量无效工作和不必要成本消耗。
 
 3、加强工作单位预算和内部控制
 
首先,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财务能力和发展需要,统筹预算安排,充分掌握单位内不同业务的具体融资需求,制定相应的财务预算明细,既能保持单位正常运行,又能兼顾长远发展,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其次,事业单位要认真贯彻收支两线制度和集中支付制度,严格遵守预算安排。二是事业单位要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严格划分单位正常资金和专项资金,分离详细账户核算,努力实施重点拨款,明确专项资金来源和下落,减少专项资金挪用和乱用。加强项目申报审核,确保专项资金配置合理,提高资金利用率。通过建立项目库,完善项目申报、编制、审核工作。公共机构在编制项目时,应结合公司市场扩张需求,严格遵守各种程序,做好项目审批、实践研究、项目可行性论证等具体阶段,报上级部门审批。审批后,项目实施单位应根据发布的项目预算编制项目细节,严格遵守预算,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支出规模,节约预算成本。主管机构应加强项目预算实施的绩效考核,检查专项资金的应用情况。同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规定财务费用的审批权限,实现计划费用,合理分配资金,使有限资金真正用于刀刃,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确保各项财务收支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