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规模变化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

发布日期:2024-09-07 浏览次数:

一、财政支出规模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1977年;1978~1997年;1998~至今。第一阶段财政支出处于100亿元的水平。1949~1952年三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政政策、合理调整工商、土地改革、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的政策;是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和发展的过渡时期。1951年和1952年财政支出增长率分别为79.4%和41.0%。1952~1957年,财政支出增长率逐年下降,57年甚至出现负数;1958年~1960年,财政支出规模以30%的增长率扩大,这与当时的大跃进和三年饥荒直接相关。1961~1962年的负增长与当时的经济调整政策有关。由于大跃进造成的破坏,中央召开了7000人会议,提出了“八字政策”,大大降低了基本预算建设资金,并于1964年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1966~1976年,在“文革期间”,除个别年份负增长率外,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增长。特别是1969年,财政支出增长46.95%,这与同期财政收入的高增长有关。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能够平衡收支,多年的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同增同减。
 
第二阶段财政支出规模保持在1000亿元水平。1978年~一九八四年,连续五年支出超过1000亿元;一九八五~1989年,支出连续五年维持在2000多亿元;1990-1997年,维持在3000亿元之间~1997年的9233.56亿元人民币超过9000亿元,最高的是1997年的9233.56亿元人民币。增速相对不稳定,1978年最高,增速33.0%,1987年最低,增速2.6%。1980年、1981年等个别年份出现负增长。究其原因,1979-1980年间,财政赤字十分严重,中央政府进行了第二次经济调整,缩小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第三阶段财政支出整体上升到万亿元和十万亿元,从1万亿元逐步增加到6万亿元。1998年~2001年保持在1万亿元以上,2002年保持在1万亿元以上~2004年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2005年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2007年,从3万亿元扩大到6万|元,每年增加1万亿元。到2011年,财政支出将扩大到10万亿元以上。现阶段,财政支出增长率为10%~26%之间,没有负增长,相对稳定。
 
综上所述,60多年特别是近年来财政支出的特点是:(1)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呈上升趋势。从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来看,除个别年份外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也在15%左右。(2)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一变化解释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商品经济转变,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政府财政集中逐渐下降,国民收入分配开始向企业和个人倾斜,财政支出在GDP中的比例继续下降,直到20世纪中期。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这一变化也揭示了经济体制的转变,特别是从集中的政府计划经济到合理有序的市场经济。政府的职能由原来的一切转变为公共服务,使政府合理履行调整职能和分配职能;而且,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到位和GDP的健康持续增长,财政支出在GDP中的比重将逐步上升,财政支出的规模也将有增长的空间。
 
二、经济社会转型深化过程中的财政支出结构(1998~至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积累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经济发展模式落后等深层次问题。此时,财政支出越来越关注民生、调整区域发展、支持农业、改变经济发展、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等问题。
 
(1)政府职责的重新定位
 
自1998年以来,公共财政逐渐建立,政府的角色逐渐得到纠正和确定,为市场提供服务,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特别是第十六届第三届全体会议重新定位了政府的职责,即经济调整、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职能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个方面。政府职责的重新定位也反映了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理论:在经济早期发展阶段,公共部门投资在经济总投资中的比例相当高,在经济相对成熟阶段,公共支出结构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教育、医疗和福利服务支出。
 
(2)财政支出重点关注民生、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等
 
财政政策的制定更多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福利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出也集中在民生领域,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涉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的建设项目等。从2007年到2014年,民生支出由16453.90亿元增加到53082.9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3.1%增加到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