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4-06-09 浏览次数:
分析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私立大学大多是由企业或个人投资创办的。一些投资者对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原则有偏差。他们把办学作为个人或组织盈利的一种方式,注重经济效益,往往忽视社会效益。在学校的一些重要经济问题、经济决策等问题上,投资者往往有最终决定权。学校财务缺乏自主权,涉及重要经济决策时,财务部门参与度不高。此外,财务人员大部分时间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日常会计工作,财务管理在工作中所占比例较小。以“报账”为主的财务工作模式不再适应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的财务管理要求,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 融资环境不容乐观,融资困难资金是民办高校的重要资源,也是学校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学生的学费收入、学生住宿费收入、捐赠收入等收入,以及国家少量的资金拨款项目。社会个人捐赠和政府资助只占民办高校收入的一小部分。学校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学费,占近80%。公立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只需伸手即可。其次,在通过银行借贷解决资金问题方面,民办高校不能像公办学校那样享受政府贴息贷款的优惠。而且,由于民办学校属于非企业单位,不能享受事业单位的政策,不能用收费权质押,企业单位可以用企业的财产抵押。民办学校不是企业单位,不能用学校的财产抵押,所以两边都处于困境。
3.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财务监督只是一种形式。虽然我国民办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但相关法律法规直到上世纪末才出台。2002年12月28日通过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配套的《实施条例》,各地也出台了一些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暂行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规章制度仍存在分析空白,容易以教育的名义贪婪。此外,民办高校发展迅速。一些学校在短短几年内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此外,他们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重发展轻管理,没有形成科学的内部控制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的内容和实施过程不全面,没有严格的规范和实施,导致整个过程的监督流于形式。 2.4 对预算管理重视不够,预算编制不完善,对预算管理重视不够。有些项目没有预算,或者没有按预算使用。遇到事情总是急事,只注意事后报销。没有事先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没有发挥预算工作的真正作用。编制预算时,只是简单统计一些数据,以过去的一些财务数据为基础,不采用基础调整方法确定未来预算指标,不考虑学校未来的整体发展战略,只做短期考虑,与学校的长期发展不一致,预算大多是形式,当学校有更大的发展机会时,失去应有的作用,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 上一篇: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和思考
- 下一篇:新高校财务制度改革重点分析高校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