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标准化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标准化

发布日期:2022-10-21 浏览次数:

(1)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内部控制
自2014年以来,行政机构内部控制全面实施,财政部门组织了相关知识培训。然而,建立公共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仍存在许多不足。首先,领导对内部控制缺乏了解有人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用财务制度代替内部控制控制,没有书面内部控制制度,只是根据财务人员的经验进行简单的控制。有人认为建立内部控制就是控制领导自己,说明他们不关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走形式,不执行。二是工作人员不了解内部控制,不专业,内部控制体系不科学、不规范、不合理,内部控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3]建立科学、专业、可操作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要知道《行政机构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制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新概念。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学习,从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公共机构内部控制工作紧紧围绕“制度、措施、程序”制定内部相关管理制度,防止机构重要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从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有效防止欺诈和腐败,提高机构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根据《行政机构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形成具有单位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首先,根据不相容职责分离的内部控制要求,本单位会计人员和经济业务事项审批人员、经办人员和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是根据“三重一大”内部控制要求对重大外商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进行相互监督,明确相互制约程序;第三,根据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要求,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第四,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明确会计数据定期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内部控制就像弹钢琴,十个手指步调一致才能演奏出优美的乐章。随着事业单位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修订和完善。
(2)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认真执行预算法
事业单位会计是国家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按要求调整预算、编制决算、报表,如实反映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分析评估资金使用效果,反馈财务管理中的矛盾。认真执行预算法,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编制业务计划和资本预算,遵守收支规定、费用范围和费用标准,根据资本渠道合理使用资金。执行预算法,严格遵守国家财政制度和财政纪律,充分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研究新形势,讨论新问题,加快财政制度改革,使事业单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4]根据本单位年度发展目标,在收集机构、编制、人员等预算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参照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相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按规定程序征求意见。公共机构预算编制应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以绩效为导向,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挂钩,提高部门预算效率,完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严格控制建筑、公共资金等一般支出。支出预算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勤俭节约。保工资、保经营,保民生,保稳定,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列赤字。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自下而上,“二上二下”预算草案由财政部门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草案后一个月内,财政部门批准各部门预算,各部门自批准预算之日起15日内向社会公开。[5]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和实施应建立健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机制;要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注重绩效收支平衡的原则。
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工作是利用这种商业语言消除不同经济实体之间会计准则的差异,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基础工作。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标准化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会计人员作为事业单位基础会计工作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不仅要努力学习业务,还要抬头看路,积累经验,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找到适合事业单位基础会计工作标准化的秘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