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发布日期:2022-08-05 浏览次数:

中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和特点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是指银行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会计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错误造成的决策错误,以及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造成银行机构资金、财产、声誉损失的可能性。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会计不实。表现在会计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缺乏合规性、会计信息不全面、真实性、客观反映银行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会计信息用户难以掌握实际情况,导致管理失控。近年来,金融系统在会计环节失控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些银行的严重违规行为也从会计开始,如滥用会计科目、账外经营、篡改账户、造假账户、虚报数据等。此外,银行柜台常见的会计错误主要反映在个人账户身份证号码输入错误、个人业务无客户签名确认、挂失无网络验证依据、个人账户无身份证复印件、缺乏外部凭证、柜员业务、重复汇款、存款、内部账户垫款等重大错误。会计监督薄弱。会计监督检查不力,制度建设滞后,变相助长非法经营的蔓延,增加经营风险。比如在利益驱动下,在会计监督检查不力的背景下,个别商业银行为了完成考核任务,违反财务制度规定,可以轻松人工调整利润,多提或少提存款应付利息,不按规定计算逾期贷款应收利息。
一些银行分支机构在年底、季末等考核时点,通过突击发放贷款、承兑汇票贴现等方式突击虚假存款,或通过汇款、通兑转账等方式隐瞒存款,达到考核目标。会计政策应用不当。在商业银行会计中,采用谨慎的会计处理和报告方法可以有效地防范和抵御会计风险。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谨慎原则在商业银行的会计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现行商业银行会计制度只在有限的几个方面采用了符合谨慎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高经营风险不相称。例如,银行将中间业务收入作为自身发展和同业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均发展速度高达30%。各行各业的普遍做法是将贷款利息收入转化为财务顾问收入,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递延入账,甚至提前收取来年或整个贷款期间的费用。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风险。会计信息在促进银行体系稳定和良性运行中起着基本作用。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工作尚未取得突破。中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了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中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特点:风险隐蔽。会计风险存在于复杂的日常业务会计过程中,单一或单一风险往往难以察觉。此外,会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在会计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前很难及时发现。此外,随着金融业务电算化水平的提高,大量业务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与手工处理业务相比缺乏直观性,使得隐藏风险难以发现。风险滞后。会计风险多发生在日常会计处理中,其隐蔽性和会计风险责任人员采取一些人为手段掩盖会计风险,使会计风险暴露滞后于实际业务风险。风险的突发性。会计风险引起的案件从案件发生到结束只需要很短的时间。由于电子网络的普及,案件发生后资金流动非常快,资金很容易分散到全国各地,为银行处理风险,避免和减少损失的时间非常有限和紧急。后果的严重性。会计风险一旦发生,往往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声誉损失。商业银行作为经营信用的企业,声誉关系到银行的生存,会计风险的后果非常严重。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原因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外部原因。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是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在分级管理体制下,各级分支机构作为业务主体,往往在利润评估、支付担保等压力下削弱会计和监督功能;加上基层银行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现象普遍存在,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法行为耗尽“地利”,“人和”有利条件。此外,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管理模式往往停留在事后管理状态,监管缺乏有效性,难以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内部原因
内部控制不力。近年来,商业银行虽然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但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科学合理地配置内部控制体系和资源,使其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水平仍存在差距。一方面,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没有形成流程风险防范程序,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内部控制限制机制不完善,使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留下事故隐患。在实际工作中,内部控制不力直接表现为会计风险缺乏实效性,审计制度名副其实,流于形式。会计人员素质低。在快速商业化的过程中,各银行往往采取外延式、快速扩张的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会计从业人员数量往往赶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精通业务的专业人才不足,部分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会计随意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