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本会计要注意什么?
发布日期:2022-07-09 浏览次数: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课堂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第一战场。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高校要着力探索翻转课堂、微课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化应用课程教学改革。针对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教学方法在高校成本会计课程中的有效应用。
一、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会计课程是高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高等教育最终服务于社会经济,使大学生熟悉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成本会计、分析和控制的方法是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然而,高校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不理想。调查显示,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经常出现“教条分割”现象
与会计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不同,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有其鲜明的特点:成本会计课程中有许多计算和分配环节。“管中有算,算为管用”。例如,制造成本的收集和分配、完成产品成本和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分配、产品成本的分析和控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原材料成本的分配可以采用定额消耗比例法、产量比例法、实际重量法、定额成本法等,定额消耗比例法的成本分配率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计算。从目前的大学教学情况来看,有些学生只掌握一种方法,或者只掌握老师在课堂上教的方法。许多学生无法比较、总结和总结各种方法,也无法理解各种方法对最终产品成本计算的不同影响。
2.缺乏账证意识,成本核算过程仅限于“纸上演算”
成本会计课程的另一个特点是计算量大,会使用大量的图表进行会计。众所周知,产品的成本往往由三个部分组成: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其他制造成本。材料成本往往根据材料的收集部分或用途来分配,人工成本往往根据岗位或受益人来分配。成本的收集、分配和结转必须用大量的表格来完成。在实际工作中,结转使用的大量数据往往来自凭证和账簿。从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学生普遍将成本的分配和结转视为纯纸上计算,无法将各种计算表与会计凭证、账簿一一对应,无法梳理计算中使用的数据的来龙去脉。
3.重核算轻管理,分析控制仅限于“雾里看花”
在学习成本会计课程时,除了学习成本会计外,还应注意学习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管理内容。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成本会计,认为成本会计是最重要的,忽视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计划等内容,普遍害怕困难。一些学生还认为这些内容和“会计”关系不大,只要粗浅掌握。
- 上一篇:战略成本会计与传统会计模式的区别
- 下一篇:企业成本管理考核主体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