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演变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政解读 >

中国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演变

发布日期:2024-11-21 浏览次数:

WTO后过渡期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冲击
 
自2005年以来,中国农业进入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了一些对农业、农村和农民不利的深层次因素,农业、农村和农民面临着全面的国际影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生产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普遍低于国内价格,国内价格受到抑制,直接损害了种粮农民的利益,不利于国内粮食产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农业人口尚未大规模转移的背景下,如何保障进口农产品增加后大量农民的就业和收入。这是一个问题。
如何保护农业生产,提高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是稳定中国粮食生产、保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重要保障,也是党和国家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采取财政补贴措施是稳定农业生产、逐步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完善我国财政补贴政策,确定财政补贴方向,增加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是我国应急研究的问题。
 
中国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演变
 
所谓财政补贴支农,是指政府利用财政补贴支持“三农”发展。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政治经济制度、国家财政资源和不同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任务的影响,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大致分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4)是现行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形成期。第二阶段(1994-2002),财政补贴支农政策发展时期。财政补贴逐步增加,增加了对生态建设的支持,增加了对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税收改革的支持。第三阶段(2003-现在)是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创新时期。除继续实施和加强现有政策外,还提出并开始实施农村公共财政覆盖政策。新的教育、卫生和文化补贴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地区。同时,包括国债在内的基本建设投资增加了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改变财政支农方式,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改革农业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