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股权市场融资实践
发布日期:2025-04-16 浏览次数:次
目前,区域股权市场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共有约10个区域股权市场正式开放,部分股权交易市场正在筹备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区域股权市场出现了“跑马圈地”、只关注上市企业数量,忽视盲目竞争的市场功能,区域股权市场的融资功能没有正常发挥。鉴于此,笔者计划在阐述区域股权市场融资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区域股权市场融资现状,提出改善可行性的途径。
区域股权市场融资实践
(1)天津股权交易所融资实践
天津股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天津交易所”)是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公司交易所。2008年9月在天津滨海新区注册营业。天交所的融资模式包括上市前私募股权融资、上市后定向增发。同时,通过股权质押获得银行贷款,增加与天交所战略合作银行融资方式的银行授信额度,开始探索中小企业私募债务融资等形式。在上述融资模式中,股权私募股权融资模式是天交所的特色。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天交所创造性地设计了“小、多、快、低成本”的特色股权融资模式。“小额”是指每次融资金额一般不超过5000万元;“多次”是指上市企业每年可通过天交所多次实施股权融资;“快速”是指每次融资时间约为3个月;“低成本”是指上市企业的融资成本远低于上市成本。同时,天津证券交易所制定了《天津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天津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规则》等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业务规则。据天交所网站显示,截至2013年6月28日,天交所上市企业301家,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市值超过252亿元,累计融资总额126.66亿元,其中直接融资52.27亿元,间接融资74.39亿元;股权直接融资374次,股权质押融资90多次,银行直接信贷贷款345次。
(2)重庆股份转让中心融资实践
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主要采用非公开定向增资融资,同时采用债券融资、股权质押贷款等融资形式。根据重庆股份转让中心网站,截至2013年6月24日,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托管企业496家,上市企业100家,累计交易63.31亿元,股权质押贷款89.82亿元,定向增发6.86亿元,上市企业储备仓库企业567家,中介会员300多家。
(3)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融资实践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立于2010年7月,主要融资模式为定向增资。中心融资制度业务规则包括《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交易规则》、《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市公司定向增资业务规则》、《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上市公司定向增资审计规则》等。根据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网站,截至2013年5月,上海股票交易中心共有59家上市公司,实现股权融资8.52亿元,银行信用额度30亿元,银行贷款(债务融资)总额2.56亿元。
(4)广州股权交易中心融资实践
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成立于2012年8月9日,其融资模式包括定向增资(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私募股权债务融资等。其中,知识产权质押交易板块于2013年6月21日正式启动,是中国第一个推出的融资品种。广州股权交易中心的融资规则主要包括:《广州股权交易中心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增资业务暂行规则》、《广州股权交易中心股权质押融资业务暂行规则》、《广州股权交易中心企业上市与定向增资审计暂行规则》等。根据广州股权交易中心网站,截至2013年6月21日,广州股权交易中心上市企业350多家,融资流通交易额10.17亿元。
(5)浙江股权交易中心融资实践
浙江股权交易中心于2012年9月3日注册成立,融资模式包括定向增资、私募股权债券、股权质押贷款等。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制定的融资制度业务规则包括《浙江股权交易中心融资上市业务规则(试行)》、《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定向增资业务规则(试行)》、《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私募股权债券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
此外,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等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也进行了融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