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安徽省家庭农场融资现状

发布日期:2025-04-08 浏览次数:

首先,家庭农场的概念定义和识别标准
 
一般认为,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业化生产经营,以农业收入为主要家庭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实体。从政府层面的解释来看,家庭农场应该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以家庭为经营单位;二是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基本不雇佣家庭成员以外的劳动力;三是经营达到一定规模;第四,农业经营收入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安徽省宿州市,首次出台了家庭农场认定标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认定标准中指出,家庭常年在农场工作人员必须超过2人;从事的行业规模适中,机械化和科学化水平高,产品和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生产效率比普通农民高20%以上;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年限不少于5年,从事农业生产一年以上。此外,根据农场生产规模的不同,分为小、中、大型家庭农场。但由于地理环境、生产条件等因素不同,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各地区要在把握家庭农场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出台自己的认定标准。
 
二、安徽省家庭农场融资现状
 
(1)融资需求现状
 
到2015年3月,全省注册的家庭农场已达20909个,比去年年底增长了10%。家庭农场的爆炸性增长导致了总融资需求的增加。融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土地流转成本。根据调查,土地流转成本已达到农场总生产成本的30%,每亩土地平均租金约800元。此外,由于粮价上涨、粮食收入增加、粮食补贴逐年增加、政策鼓励大型种植户大规模流转等因素,土地流转成本仍在逐年增加;二是基本生产成本,从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收获、运输成本到育苗、饲料、养殖业销售成本,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成本也在显著上升;第三,其他成本,农业保险费的增加,大型农场需要购买农业生产设备,一次性投资巨大。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家庭农场的融资需求增加,农民的融资愿望非常迫切。
 
(二)融资供给现状
 
目前,资金供应主要集中在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私人贷款三个方面。
 
1.自有资金:由于缺乏抵押品和质押品,很难通过正规渠道获得银行贷款。因此,家庭农场的主要融资渠道是借助自有资金,自有资金占总投资的50%以上。毕竟,自有资金数量有限,难以维持日常农业生产活动的运行。
 
2.银行贷款:目前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农民联保贷款,但贷款金额较小,在5~20万元之间很难满足需求。2014年7月,国源保险、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界首市政府共同建设了家庭农场担保保险贷款。家庭农场可以主持保险单作为抵押贷款申请,贷款金额较大。目前,该试点已在全省推广,对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合肥市庐江县率先对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实体进行信用贷款试点。经营实体需要接受“明星评估”的审查。根据星级评估,贷款金额为10万元~50万元之间。但该贷款方式处于区域试点状态,没有广泛推广。因此,目前金融服务相对单一,金融创新不足,门槛高,难以满足农场的融资需求。
 
3.民间借贷:根据《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2014》发布的数据,农村有民间借贷的家庭比例为43.8%,可见民间借贷在农村占有很大份额。由于家庭农场面临着自身资本不足和银行贷款获取困难的问题,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在民间借贷中,主要是向亲戚朋友借钱,利息低,可以承受,但贷款额度有限。但民间高利贷贷款成本较高,一般年化利率为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