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目前我国PPP项目投融资存在不足

发布日期:2025-03-20 浏览次数: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基于特许权协议,形成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最终使双方达到比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转移给企业,减轻政府财政负担,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大力推进PPP模式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广PPP模式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利于更好地协调政府功能和市场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建设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有利于提高政府公用事业的运行效率,减轻政府债务负担,应对新常态经济时期的到来。PPP项目投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的投融资活动,主要根据项目预期收入、资产和政府支持安排融资,项目企业和政府有限承诺是贷款安全,PPP项目投融资模式可以使更多的私人资本参与项目,提高效率,降低风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私人资本盈利,也可以减轻政府投资负担和风险,提高公共建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由于PPP投融资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投融资模式,需要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结合PPP项目投融资的实际特点,建立PPP项目投融资模式,可以促进我国PPP模式的长期发展,但目前我国PPP项目投融资概念过于陈旧,管理资源不足,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风险较大,严重影响我国PPP项目的运行效率,甚至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通过对PPP项目投融资存在的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PPP模式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促进我国PPP项目投融资的持续改进。
 
目前我国PPP项目投融资存在不足
 
(1)项目审批时间过长,项目收入不够确定
 
由于部分PPP项目审批时间过长,项目收入不确定,给项目投融资带来诸多不利。一是部分项目谈判审批时间过长,使得社会资本进入时间较慢。为了保证正常完工,建设单位不得不提前支付资金,造成资金短缺,愿意投资的企业也会减少;二是由于项目审批时间过长,降低了社会资本投资的兴趣和热度,不利于股票资本的振兴和投资竞争机制的引入;三是部分地方政府信誉差,不能按合同要求执行,甚至依靠权利进行强制谈判,使得社会资本无法充分发挥其管理优势,不利于PPP项目投融资的发展;第四,由于PPP项目多为政府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强,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固定资产折旧过高,经常出现亏损,社会资本投资是为了获得不低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收益。当项目收益率低或不确定性强时,社会资本的投资热度和参与程度必然会下降。因此,上述原因阻碍了PPP项目的投融资活动。
 
(2)PPP项目投融资活动风险较大
 
PPP项目的投融资过程将面临更多的风险。首先,政策风险。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PPP项目的投融资活动可能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增加项目的实施难度或减少盈利空间。政策风险的存在直接影响PPP项目的投融资;第二,财务风险。例如,在项目运营过程中,现金收入可能不足以支付债务和利息,最终迫使债权人通过法律手段停止项目,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项目的投融资活动;第三,运营风险。PPP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实际收入不可避免地达到预期目标,影响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政府对从事PPP项目的企业缺乏支持,使企业面临更大的运营风险,不利于PPP项目的投融资。
 
(3)融资渠道不畅,缺乏相关机制
 
缺乏融资渠道和相关机制通常会影响PPP项目的投融资活动。首先,目前我国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不是很高,因为社会资本不同于政府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没有很强的可信度,一些小型、一般经营水平的企业可能面临破产的风险,但四大国有银行和一些大型银行通常不提供私人资本贷款,担保公司通常不提供私人资本担保,因此我国PPP项目社会资本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窄、融资规模小,影响项目投融资活动的发展;其次,缺乏市场监督机制,许多PPP项目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在项目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监管理念不明确、施工忽视管理、角色定位不明确等问题,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假PPP项目。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使项目建设质量差,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最后,缺乏完善的定价调价机制,缺乏定价调价机制,难以保证社会资本的资本收入。大多数企业从事一些无利可图的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成本变化的调整,使得PPP项目的投融资模式难以顺利开展。
 
(四)配套政策法规不完善
 
首先,政府对PPP项目的投融资进行了大量的政策指导和配套法律的建设和实施。然而,这些政策法规的制定大多站在地方政府的角度,法律地位相对较低,效果不够明显,具体问题的限制不够严格,导致政策法规可操作性不足;二是PPP项目投融资市场准入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项目建设交易成本高,项目缺乏竞争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给PPP项目投融资带来巨大风险和困难;三是缺乏调整纠纷、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法律法规。PPP项目中很多地方政府不能及时履行条约,经常拖欠费用。然而,相关法律的缺失和法院效率的低下,使得矛盾更容易加剧,长期拉锯给项目运营带来巨大负担,不利于PPP项目投融资活动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