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提高高校采购预算管理水平

发布日期:2022-03-03 浏览次数:

一,引言
政府会计制度综合预算是指对高校内部所有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佳分配,使高校工作合理、有序、顺利进行。该制度本身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加强了高校采购管理的内部控制,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帮助高校实现自己的规划目标;通过综合预算,系统规划各项工作的投资,节约成本,奖励和惩罚懒惰。同时,在智能建设高速运行的现代社会中,将信息手段应用到高校采购管理中,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使预算工作更加精细、准确,从根本上促进高校采购管理体系的完善。
二、面临的问题。
(1)对综合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目前,受传统金融采购管理理念的影响,高校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方式,不能正确、完整地了解综合预算管理,忽视采购管理内部控制建设,片面追求采购速度和效率,忽视预算总体规划;部分高校即使有采购管理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实施采购管理综合预算手段,由于高校仍以教学科研为主,管理指导思想采购服务于教学,对预算的重要性和执行没有足够的了解,预算往往以总会计师为主要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管理和实施的参与。
(2)综合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内高校的采购预算管理模式大多仍处于增量预算管理模式中,但实际上,高校各部门的服务类型都有自己的重点,采购预算按统一时间点生产上交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例如,、省、市发放资金的时间不同。如果这部分预算在编制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很容易导致数据前后不匹配,预算与实际情况脱节,无法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
(3)综合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偏差。
许多高校在编制采购预算时不准确,后勤保障费用包括人员和公共资金,维修资金缺乏早期数据整理和统计,导致年度工作仓促响应,预算和实际实施两套思路,没有全面分析,也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采购预算管理的初衷是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优化,促进高校管理规范化,但由于执行不足,任务难以实施。
(4)综合预算管理的内容不够全面。
高校在采购预算中包含了大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科研收入、租金收入、职业外收入和支出。但在实际管理中,往往缺乏科研收入和支出、租金收入和支出管理,导致大学采购预算,无法准确计算采购资金是否能满足大学发展的需要,可能导致大学采购资金管理隐患,进一步限制其他大学经济活动的有效发展。
三、解决对策。
(1)提高管理层内控意识。
提高高校采购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高级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加强高校管理人员的培训,在领导思维模式下加强内部控制围栏,自上而下加强人员培训,形成思想共鸣。各部门和招标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加强采购预算研究,全面提高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做好各部门的工作联系,从根本上为高校采购预算的编制奠定良好的基础,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
(2)科学制定预算内容。
高校在按照传统方法编制采购预算时,往往更加注重采购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但对采购前论证的必要性和采购后产出结果的效益重视不够,尤其是研究论证环节管理不到位的现象。高校采购设备、工程或服务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功能。采购绩效结果将成为最终的评价导向。采购预算编织的内容织的内容应从原来的预算过程控制和监督转变为关注过程、效益和成果,逐步建立以产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编制体系,提高采购预算利用率,有效减少损失浪费和采购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3)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大学采购预算工作量广泛,专业技术强,工作任务时间紧,了解管理、业务、经营复合人才短缺,收到采购业务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编织招标采购文件,设置合理的技术参数、合理的评标方法和评分规则,需要长期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经验。因此,高校应对宣传培训的可持续性进行更多的研究,建立与促销渠道相关的评价机制,培养一批相互密切合作的采购管理和实施团队。
(4)利用智能手段完善评估数据库。
大数据系统是加强采购预算管理的工作基础和技术保障。高校采购项目明目复杂。如何简单高效地处理和判断项目采购的紧迫性和效益,需要建立高校自由的数据系统,提供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供预算编制人员参考,公平配置高校采购资源。
四,结论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在提高大学采购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大学财务水平,但不同的大学由于管理模式、操作流程、应用效果明显不同,提高采购预算管理不是一夜之间的工作,需要长期探索和积累,一步一步,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