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发布日期:2025-01-06 浏览次数:次
自2008年美国金融次贷危机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正处于曲折发展阶段。FDI可以缓解技术创新和融资困难的压力,外商对中国的投资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截至2006年底,中国已批准设立近60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吸收外商投资7040亿美元。当年,外商投资实际使用369亿美元,同比增长12.9%。[1]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吸引外商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于河南、安徽、湖南等中部地区,寻求市场,利用中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引进新技术,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河南省作为中国中部省市,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经济发展迅速,近五年尤为明显。2011年GDP达到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居全国第五。但与沿海城市相比,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2011年,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1160.1亿美元,而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仅为76.8亿美元,仅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6.6%,排名第15位。
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1979年,河南省首次打开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门。30多年来,我省外商直接投资的使用基本呈上升趋势,但也存在一些曲折。我们可以将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799)~1984)
1979年7月1日,在中国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家领导人首次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法》,这是第一部利用外资的法律,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开启了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序幕。
第二阶段:初步发展阶段(1985)~1990)
改革开放后,为了吸引外国投资,弥补国内资本需求,国家颁布了一些鼓励外国投资的规定,进一步保障了外国投资在中国的国内投资。然而,改革开放政策首先在沿海地区和经济特区实施。河南省作为内陆省份,在区位选择和政策上没有优势。此外,中国限制了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和地区,制约了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现阶段,我省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缓慢,规模小,外商直接投资主要以贷款形式为主。
第三阶段:稳定增长阶段(1991)~1997)
现阶段,全国外商直接投资形势进入全新局面,河南省也对外商直接投资作出了新的部署。1991年4月,河南省首次对外开放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确立了“优化环境、引进内联、四面辐射、梯队发展”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1994年5月,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经历了三年的起步阶段,河南省委第五届第九届会议重点开展对外开放工作,为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奠定了基础。但现阶段,外商直接投资仍未成为利用外商投资的主要途径,存在利用外商投资质量低、资金到位率低等问题。
第四阶段:滑坡阶段(1998)~2001)
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一直处于动荡状态。亚洲金融危机伴随着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不仅导致世界经济整体下滑,而且影响了中国对外商投资的利用。到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跌至谷底,当年外商投资35861万美元仅相当于1998年的55.39%,外商投资合同利用从1998年的353项减少到2001年的224项。[3]总体而言,现阶段外商投资规模波动,协议金额大幅下降。
第五阶段:快速增长阶段(2002年至今)
现阶段,我国对外商投资的鼓励机制更倾向于外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从沿海地区延伸到内地。为了吸引外商投资,河南省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努力创造外商投资环境。例如,2012年,促进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举办经济贸易博览会,建立外商投资中心,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