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解读

财政职能定位——“初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

发布日期:2024-11-30 浏览次数:

财政职能定位——“初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
 
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重新定义和规范财政职能 ,必须总结过去的经验 ,在西方国家先进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学习和借鉴对我有用的东西。应明确规定。 ,作为宏观调控的主导国家 ,必须保持稳定的财政基础 ,也就是说,保证必要的财力 ,特别是中央政府的财政资源。因为这是必要的公共支出,促进社会公平分配,增强社会保障能力,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也就是说, ,过去财政的一些职能应该改变 ,有些职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重点解决其“越位”和“缺位”问题。
 
1999年 ,项怀诚部长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 :“转变财政职能 ,优化支出结构 ,初步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财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立中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已成为必然。国际经验和理论分析充分表明,国际经验和理论分析充分表明, ,公共财政模式最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成功实现与市场经济体系兼容、相互促进的模式。它要求政府金融活动。 ,在弥补市场失灵的基础上进行经营 ,从“公共”的角度进行财务定位。也就是说,也就是说。 ,资源主要由市场配置 ,政府不再像过去那样做任何事情。市场可以调整的所有经济活动都应该移交给市场机制来调整 ,财政职能的范围只能是公共财政的范围。具体包括以下领域。 :
1.资源配置有效。提供市场机制难以有效供应的社会公共服务 ,包括行政、国防、义务教育、基础科学、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
2 .稳定经济。世界公认的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财政政策是政府在稳定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手段。也就是说,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 ,并与货币等其他政策合作 ,建立多层次、多方向、多形式的宏观调控体系 ,监督国有资产的经营 ,调整产业结构 ,增加就业 ,防止通货膨胀 ,平衡社会总供需 ,努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3 .调控收入分配。即通过税收、公共支出、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 ,从宏观上调控分配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稳定 ,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公共财政的框架建设和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公共支出 ,一般来说,国有企业不再投资或用于生产性建设。 (2 )国有企业财政管理 ,应从过去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 (3 )对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代表分类监督、企业自主经营的方法 ,促进其保值增值。 (4)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对地方财政 ,权限应进一步下放 ,减少事务管理 ,规范和充分调动地方理财积极性。 (5)各级财政都要公开办事规则 ,规范办事程序 ,克服随意性 ,增强透明度 ,完善监督机制 ,提高工作效率。 (6 )加强财税政策政令统一 ,加强资金统一管理 ,科学规范预算内容和管理方法 ,坚决、循序渐进地实施“费改税”,实行收支“两条线”,下定决心堵塞乱收费源头。加强国家财政对政府内外债务的统一管理 ,继续重点逐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有效地转变为公共财政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