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解读

行政机构实施新的会计制度

发布日期:2022-02-26 浏览次数: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首先,固定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运营和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办公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提供物质保障。其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存和增值。此外,固定资产折旧后,资产负债表将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报告初步了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情况,反映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同时,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除了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外,会计人员还应拓宽知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二是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
(1)新的会计制度改变了固定资产的会计方法。自2019年1月1日起,行政机构开始实施新的会计制度,基于收付实现制度的预算会计,同时进行基于权责发生制度的财务会计,并要求同时编制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会计报表。行政机构的会计基础与企业的会计基础相同,为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提供了更多的企业管理经验。(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处置的会计处理发生了变化。新的会计制度实施后,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更加准确合理。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需要折旧,行政机构更加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会计,以提供更准确、更公平的财务报告。(3)提高了行政机构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意识,促进了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目标。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或过度配置造成的浪费。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会计管理与企业会计制度相同,要求相关会计主体严格遵守,从而提高固定资产在制度层面的控制意识,实现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
三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专业素质需要加强和提高。目前,由于人员编制问题,许多行政机构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而是由其他岗位人员担任。由于其他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只是被动应对,导致管理不规范,流于形式。第二,即使部分行政机构配备专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其专业要求也不高。固定资产管理和会计相关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第三,行政机构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和重要性认识不够,有时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认为管理者故意制造困难,合作程度不高。
2.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部分单位没有书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的采购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验收、存储、维护和处置按内部协议进行,容易受到相关管理人员的影响,缺乏内部控制约束。即使一些单位有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其设置也与业务运营分离,不能支持业务,不能按要求实施,这也使制度流于形式,更不用说如何有效控制了。
3.固定资产账户不一致。第一,部分固定资产已满足固定账户转移的条件,但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未及时入账,导致实际固定资产大于账面固定资产。第二,部分固定资产已处置,相关程序滞后,或已完成相关程序,但未及时提交财务会计,导致实际固定资产低于账面固定资产。第三,固定资产检修、会计直接计入相关费用,未调整固定资产原值,导致账面固定资产价值核算不正确。第四,固定资产年度盘点未实施,未认真清算,实际固定资产数量,使用状态无数。
4.固定资产折旧确定的数据信息不准确,新会计制度实施前方法不明确,行政事业单位不计提折旧,不能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损失和账面价值。固定资产一直存在着各种复杂的情况。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以前没有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也没有专人负责管理。一些固定资产丢失或提前报废。一些固定资产可能年龄较长,缺乏必要的财务凭证,财务人员在入账时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由于固定资产的原始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在实施新的会计制度时,基于折旧的数据不准确。此外,在新的会计制度下,没有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计提折旧时使用哪种方法。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会觉得使用寿命法更容易操作,但事实上,一些固定资产的工作量因固定资产的频率而不同。因此,只有一种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也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其账面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