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解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4-11-04 浏览次数: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
 
公共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支持是由合作医疗本身的社会效益决定的。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数亿中国农民的健康和利益,而且对协调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投入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支出规模不够。近年来,我国卫生总支出急剧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卫生总投资明显不足,人均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比例逐年下降,个人卫生支出比例不断上升。据相关数据显示,占中国总人口70%以上的农村人口享受的公共财政支出很少,大部分医疗卫生费用都要自己承担。但农村收入低,医疗价格上涨,导致农民看不起病。另一方面,农村医疗金融支出效率不理想,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总投资较少,农村医疗卫生领域有限的金融资源效率不理想,主要体现在:政府农村医疗卫生投资缺乏科学运行机制、农村卫生发展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房屋设备更新、轻专业人才培训、一次性投资、轻定期维护,使农村稀缺的卫生资源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投入建议
 
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资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分析,对农村医疗卫生保障财政支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费用的公共财政支持。中央政府应承担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主要责任,地方政府的农村卫生投资应纳入政府总体预算,防止农村医疗卫生投资的随机变化和压缩,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基本资金。二是建立农村医疗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资源、财政权力和权力,建立合理的自上而下转移支付制度,确保不同经济发展条件的财政资源与其权力大致一致。最后,改变公共财政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补贴方式,提高投资效率。中国政府对农村卫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服务供应商(医疗卫生机构),而对服务需求方(农民)的补贴很少。因此,除对少数医疗机构缺乏的偏远地区给予医疗服务机构的财政支持外,其他地区的医疗机构也应移交市场进行调整。政府转向补贴服务需求方,支持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