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解读

探索卫生专项资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

发布日期:2024-10-27 浏览次数:

探索卫生专项资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运用科学、标准化的绩效评价方法,根据统一的评价标准和绩效内部原则,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评价财政支出结果(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绩效)的制度。具体到卫生专项基金,具有项目支出内容多、项目差异大、项目效益不确定性大、外部回报强等特点。因此,卫生专项基金的绩效评价难度较大。以2012-2013年市卫生发展基金绩效评价项目为例。
 
(一)项目概况
 
2002年,我市改革财政补偿机制,设立卫生发展基金,每年按照卫生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和卫生发展规划的实施要求分配使用。卫生发展基金的设立为促进我市卫生发展和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主要用于符合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卫生发展支出。
 
(2)绩效评价过程
 
绩效评价分为准备阶段、组织实施评价和结果应用三个阶段。
 
(1)充分的初步调查研究是基础。专家组通过听取报告、查看账簿、收集资料、现场调查、讨论、回访、社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评价项目的基本情况,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卫生部门提供所需的业务资料和财务数据。
 
(2)数据收集完成后,专家组对数据进行核对,确保基本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和充分讨论,形成定量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实际效果,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到位。卫生部门根据报告中披露的问题或不足开始整改,完善制度,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支出成本,增强支出责任。财政部门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优化资源配置。绩效评价报告提交市人大接受公众监督,提交市政府作为决策参考和行政问责实施的依据。
 
(3)指标系统设计
 
在卫生专项基金绩效评价的整个过程中,指标体系的设计是核心技术和难点。如果对指标的理解不全面,指标结构设计不科学,选定的指标不能真正反映绩效,将直接影响评价结论。
 
1、指标选择原则
 
重要性原则反映了卫生专项资金应用的主要方面;非重复性原则,指标不相互交叉;可用性原则,数据可用,评价标准可用;可比性原则,前后比较直径一致;目的性原则,围绕评价需求设计和选择指标。
 
2、设置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是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比例。专家组根据各具体卫生支出项目绩效贡献情况进行评价,确定权重系数分配为:投入指标20分,产出和效果指标60分,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10分,社会评价指标10分。一级指标以下2个、3、四级指标也由专家根据重要性进行判断,逐层细分,构建完整的指标权重分配体系。卫生发展基金第一年评价89.4分,第二年评价90.44分。实践证明,指标权重的分配是科学合理的。
 
3、指标标准的选择
 
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值是评价工作的标准和标准,是指标应实现的目标,以定量指标价值、定性指标价值为辅,尽量减少人为判断因素、卫生项目相关评价体系、目标责任、国家和上级部门、行业数据、历史数据可作为指标标准价值的选择来源。卫生发展基金绩效评价指标价值选择的参考依据包括:市卫生局公立医院评价指标体系、公立医院医疗保险评价指标体系、资金管理办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标准等。
 
(4)绩效评价结果
 
1、取得的主要业绩
 
(1)医疗资源整合,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城市医疗机构布局基本调整到位。医疗集团充分发挥集团技术集聚效应,促进集团卫生资源共享,提高诊疗水平。
 
(2)科学、教育和卫生工程取得显著成果。专业建设实力增强,努力建设高水平卫生人才队伍。全年有87个科研项目获得科技部门项目批准和资金资助,各类科技成果奖项63个。
 
(3)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市妇幼卫生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疾病预防和卫生应急能力全面增强,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全市疾控机构100%达到国家标准,调整成立了7类12支98人的市级卫生应急队伍。
 
(4)进一步推进健康镇江和智慧健康建设。通过健康镇江、智慧健康,大力弘扬健康理念,倡导健康行为的形成,形成了具有镇江特色的健康文化。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存量结构不合理。虽然卫生资源总量增长迅速,但布局不合理,城市医疗资源集中,新城几乎空白。结构不合理,公立医院具有绝对优势,学科发展以医疗为主。配置不合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2)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有待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不完善,以人为本的人文化和精细化服务内涵不到位。学科驱动和科研驱动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3)公立医院投资者制度需要完善。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资一直保持在较低的增长水平,投资者的投资责任和公益投资责任没有完全履行,卫生投资难以满足医疗卫生快速发展的刚性需求。
 
(4)公共卫生项目需要深化。镇江健康、智慧健康行动已进入项目建设的关键阶段,但也面临着一些基层单位和公众的热情和参与不够强烈,社会互动效应需要进一步扩大,部门间合作需要加强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