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制度审计

发布日期:2024-10-13 浏览次数: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只要国家存在,为国家经营提供保障的财政就存在,就有必要对财政进行审计和监督。目前,我国财政管理机制尚不完善,财政审计仍处于探索和深化阶段。必须加强财政审计工作,创新财政审计新思路。
 
1、树立“创新财政审计新思路,服务财政发展大局”的理念
 
创新财政审计新思路,服务财政发展大局。要跳出传统的片面披露问题,孤立就事,坚持数据列表,注重局部和分支,局限于财政收支狭窄的小圈子,改变审计理论和审计理念,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要紧紧围绕“反腐败、改革、法治、发展”,坚持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履职不到位等问题,推进深化改革,推进法治,提高绩效,使“反腐败”、“改革”这两个轮子,拉着发展这辆马车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平稳地运行。
 
创新财务审计的新思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加强政策措施的跟踪审计,促进政府秩序的顺利进行;加强经济社会经营中隐患的揭示和反映,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加强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披露和调查,促进廉政建设;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审计,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完善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加强绩效审计,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加强民生审计,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二、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制度审计
 
一是加强财税收入结构分析,研究财税收入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促进以税收为主、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的完善。二是注重政策实施,注重改善民生、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文化产业发展、社会公平等财税政策的实施,促进地方财税体系建设和税收结构优化。三是推进国有资本收入管理和国有资源资产整合管理审计,促进财政收入体系的完善,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良性机制建设,提高财政绩效效效率。四是加强财政收入保障协调机制和征收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审计,审查财政、税收等相关收入征收管理部门的制度建设、政策实施、信息共享、动态跟踪,分析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收入,促进财政收入保障机制控制门槛的前进,确保财政收入目标的有序、及时发现。
 
三、加强预算管理改革审计
 
一是按照“一笼收入、一盘预算、一开支”的原则,审查预算管理、国库管理、政府采购、绩效管理、财务监督,涵盖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绩效评价、监督控制全过程,贯穿金融资金筹集、分配、管理、使用和资本绩效,推动预算管理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深化。二是结合部门行政职能进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从预算编制、定额标准、预算附加、部门余额管理等方面,注重预算改革政策设计和制度设计,检查评价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和执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四、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审计
 
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在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中占很大比例。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质量、支出方式和手段的选择是否合适,都直接影响到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加强与国民经济和民生密切相关、政府和群众的关注,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密切相关,如城市建设资金、土地出让基金、农业综合开发基金、水利基金、扶贫基金等项目进行绩效审计。在审计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基础上,揭露专项资金在决策、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影响。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拆迁安置等政策措施的实施,查处各种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的建议。
 
五、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财政资金审计
 
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审计人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审计人员应该从纸质账簿凭证转移到电子账户,更深层次的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学习计算机知识,利用计算机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在信息环境下,审计人员可以摆脱传统的纸质数据,利用计算机审计深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底层数据库,获取越来越广泛的数据,然后通过对底层数据的分析处理,获得大量多种类型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传统的财务信息,还包括非财务信息、自组合的新财务信息、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相结合的混合信息,甚至与被审计事项相关的外部信息。这些类型的信息在传统方式下是不容易获得的,其综合利用可以更深层次、更高效地监督财务资金的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