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布日期:2024-09-18 浏览次数: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作为高校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高校未来的发展。预算管理作为资金再分配的主要依据,直接反映了高校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只有做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才能保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为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确保预算管理的标准化,2015年,中国有关部门发布了中期财政规划下的预算管理机制,要求财政部门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制定滚动预算管理计划,统一安排财政支出。这表明,自2016年以来,中国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应以长期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实施滚动管理模式。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下,如何利用中期财务规划的机会,全面提高高校的预算管理水平是当前高校的首要任务。
 
一、高校预算管理基本概述
 
预算管理主要是指高校根据发展战略和任务指定的财务管理计划。高校预算管理分为两部分,一是部门预算;二是学校预算。部门预算主要是指学校根据上级部门提出的相关要求编制学校总收支的预算。学校预算是指学校与二级部门之间财务和自有资产的再分配。
 
大多数高校将按照高校财务机制的有关规定进行收支预算,不能坚持“赤字预算”的原则进行高校预算管理,应采用自上而下的编制方法,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主要借助以往预算和决算数据的比较分析,预算高校财政拨款等财政收支,编制次年财政收支,确保高校预算收支的平衡。
 
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需要根据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建立的预算管理机制,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预算管理,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了确保高校财务管理的顺利发展,首先要实现预算管理,能够满足高校内部管理的科学规范需求,对其他预算管理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是确保各项经济活动顺利运行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
 
二、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体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领导把财务管理重点放在年初预算管理总额的收支和分配上。高校各部门只关注本部门年内可应用的资金数量。部门员工更注重工作中获得的资金、资金报销等内容,对资产应用效率关注较少,对预算管理漠不关心,甚至存在冲突心理。因此,大多数财务管理机制的实施都受到限制,不能顺利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
 
2.静态年度预算与变化环境不适应
 
由于许多高校以年为单位开展零基础预算编制工作,反映年度财务收支情况,缺乏长期计划,工作缺乏前瞻性,在预算工作过程中没有建立长期长期目标。由于预算管理受到静态环境的影响,不能对紧急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使财务管理随意。
 
3.缺乏进行绩效评价的内在动力
 
高校是一个不以利润为标准的组织,其资产消耗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和教学费用补偿,没有计算教学费用。因此,长期以来,高校没有充分重视绩效评价的重要性,没有纳入高校财务管理,没有制定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没有详细记录资产收支情况,影响资本应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