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财政支出结构发生变化

发布日期:2024-09-07 浏览次数:

财政支出结构发生变化
 
近60年来,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1977,1978~1997,1998~至今。
 
(1)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支出结构(1949)~1977)
 
1.注重经济建设支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支出延伸到各个领域,基本涵盖政府、企业和家庭的各个方面。为实现我国工业化,支出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教育、文化、科技、农业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支出相对较少。
 
1950~1977年,每年财政对经济建设的投入达到财政总支出的50%以上,最高时达到71.7%。这一时期的国有企业是社会投资和生产的主体,国家财政自然充当了国民经济建设支出的保障。1950年至1977年,社会文教财政支出保持较低水平,占总支出的10%至15%左右。国防费用1950~1960年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急剧下降,从40%下降到10%;之后从1960~1968有回升,从1968~1977年又以缓慢的速度下降。政治管理费逐年下降,从20%下降到5%。
 
2.财政支出涵盖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财政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增加企业营运资金、潜在转型资金和技术、地质勘探、工业、支付、商业部门、农业生产支出、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养老和社会福利救济、国防、行政管理、政策补贴等。财政承担经济建设、国防、外交、行政资金、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农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事业。例如,国有企业的职工的住房、医疗、养老金都是由财政负担的。
 
3.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职责的定位。新中国成立之初,也是政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其职能的开始。由于国民经济的长期破坏,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恢复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工业。党的领导人借鉴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全国经济财政的高度统一,最大限度地组织调整
 
移动全国财政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社会上所有的经济活动,特别是企业的投资和生产,都是按照国家计划进行的,其支出不可避免地涵盖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分配活动;农产品的分配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在此期间,政府履行了全方位的职能,不仅包括政府应有的三个职能(即合理划分和确定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提供的资源配置功能、收入分配功能和经济稳定功能),还包括原市场提供的私人产品配置功能。
 
(2)改革开放时期财政支出结构(1978)~1997)
 
1.经济建设支出占比仍较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19788年~1997年,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逐渐从60%下降到40%。财政仍然是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综合投资。然而,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我们开始改进基本建设投资方式,寻找其他投资资金来源。扩大资金来源包括发行国债和刺激社会投资。例如,中央政府开始向地方政府下放投资权,并将社会资本推向国家鼓励的行业和领域。1979年实行“拨改贷”,将基本建设的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到1985年,国家预算安排的所有基本建设资金均由银行贷款支持。
 
2.财政支出支持各种改革。自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在此背景下,财政也进行了相应的转型和改革。1978年召开的第十一届第三中学全体会议意味着市场取向的改革开始了。从那时起,改革首先从调整分配关系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基本围绕“权力转移”的主题,财政税收改革从中央地方权力转移、中央和地方炉灶、利税分离,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预算管理权限,使地方政府拥有比以前更多的财政自主权,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之一。逐步“利润保留”、“利改税”、“税利分流”和企业“产权明确”、实现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微观市场主体地位的目的。
 
在此期间,财政支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支持体现在:1979年,财政负担企业亏损补贴和价格补贴总支出169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14%。1985年以后,企业亏损补贴和价格补贴迅速增加,平均年增长100多亿元,平均年增长10多个百分点。
 
3.重视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使市场重新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的职能和指出职责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一方面,财政支出对经济建设的投资不断下降,与其他类别的支出比例差距逐渐缩小;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的重点越来越倾向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例如,在这个阶段,财政对教育的投资迅速扩大,从1980年的113.19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745亿元,教育经费总投资从1980年的145.50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1059.94亿元;1980年,财政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3.7%。此外,这一时期的财政支出也大力支持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就业、医疗、养老等改革[1]。
 
4.改革开放时期政府职责的定位。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相应经济体制的转型,政府的职责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全面支出转变为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责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指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方针。在响应新制度逐步建立的背景下,财政帮助经济发展增强活力,充分发挥市场规律,使国内经济与国外相连,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保障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