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基于协同理论的项目财务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

发布日期:2024-08-06 浏览次数:

基于协同理论的项目财务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
 
协同理论与现代一体化理念不谋而合,是通过多学科功能的结合,实现系统建设的共同力量。但是,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不能一成不变。只有始终与战略目标产生共鸣,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效果。因此,基于协同理论的项目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是可行的。
 
1.政府会计改革有力支持
 
传统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但各单位同类业务存在会计差异,会计科目和表达不完全一致,导致主管部门监督和跨行业交流存在财务语言差异。2019年,国家实施了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开始实施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行的双基础会计模式,使不同的政府会计主体在编制基础综合财务报告时有共同的标记语言,为基于协同理论的项目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符合新常态的统一标准。从实施效果来看,虽然各单位在会计职业判断上仍存在微小差异,但新标准的实施已经实现了全面趋同。就目前的趋势而言,它比传统的行业会计制度具有实时记录和了解项目真实财务管理的优势。
 
2.协同理论在产业金融融合中的应用
 
项目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长期的困难性。因此,应用协作理论需要更有效地促进其优化和发展。协作、系统和秩序是协作理论的三个特点。因此,借助协作理论,考虑内外协作机制是项目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指导。
 
在外部协作方面,外部条件是项目财务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条件,避免不利发展因素,需要对产业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环境和路径进行综合分析。否则,独立复杂的系统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环境的限制,单纯利用优势环境,忽视劣势外部环境,促进项目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实际可行性较小。利用外部条件,注重互补优势,形成区域发展,可以追溯到项目财务管理体系的螺旋上升。同时,在系统建设的内部层面,由于财务管理是各利益相互协调的管理手段,只有通过业务、财务、人力资源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整体智能升级。特别是在项目建设中,政府主管部门是重要的领导者和监管者,行业本身是利益相关者,行业协会是指导者和评价者。主体分离管理将导致政府政策缺乏针对性,利益相关者缺乏参与的动力。因此,通过系统部署协同各方利益,强调各子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基于协同理论的项目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具有可行意义。
 
3.信息平台建设助力发展
 
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项目财务管理协作机制的实施提供了更大的存储空间、更快的计算速度、更安全的通信渠道和更智能的准确识别等技术支持。以人工智能为例,研究所开发并应用了智能发票模块,自动判断和识别包括但不限于PDF、JPG等格式的发票票面信息。同时,根据识别的发票代码、号码等票面信息,在系统后台直接连接国家税务总局接口,实现增值税发票的实时验证,特别是广泛使用的增值税电子发票,帮助项目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质量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