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资产减值会计的经济实质

发布日期:2024-07-12 浏览次数:

为了使资产能够真正反映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能力,中国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底,检查资产,根据谨慎原则,合理预测资产可能损失,可能资产损失提取资产减值准备……”。本规定明确要求企业进行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检查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项目和委托贷款,按谨慎原则计提减值准备,简称“八项准备”。为了进一步完善这项业务,我们应该深刻理解资产减值的本质内涵,准确把握其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及其会计处理方法,同时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只讨论了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几个核心问题。
 
1、资产减值会计的经济实质
 
资产是会计的重要要素之一,几乎所有的会计要素都与之直接或间接相关。我国企业会计制度采用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概念,界定了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交易、事项形成、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预计将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根据资产的特点,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不能确认为企业资产,也不能继续反映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事实上,会计意义上的资产和经济意义上的“财富”、“资源”等概念有着深厚的渊源,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当前和未来的利益。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将财务会计的重点从利润表转向资产负债表。虽然这一定义是否完全适用于“会计”仍存在争议,但它总结了资产的本质,应该说更符合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因为,从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来看,持有资产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效益(葛家澍,1996)。从理论上讲,如果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那么当企业的账面成本高于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时,会计记录资产减值损失是合理和适当的,这是资产减值会计的经济本质。
 
二、资产减值会计理论起点
 
研究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必须与会计观有关。目前,世界上有两种主流的会计观点:委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根据委托责任观,管理当局是委托人授权控制其部分财产资源的受托人。管理当局不仅负有诚实管理委托人资产的责任,还负有为委托人利益全力以赴开展经营活动的责任。这些责任被称为委托责任。在委托责任观下,要求资产计量从信息提供商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客观、可靠、准确。在这种观念下,资产计量倾向于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最终利润数据的确定。目前,德国、日本等国家基本持有会计委托责任观。
 
决策的有用观是建立在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上的。根据决策的有用观点,会计信息主要服务于市场投资者。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利用财务报告数据,通过各种评估模型分析公司的内在价值,评估投资者的风险程度,从而做出投资决策。在这一概念下,资产计量要求采用不同于历史成本的多重计量属性,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对信息的准确性没有严格的要求。资产减值会计试图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成本。如果财务报告用户的决策是企业价值的函数,那么资产减值会计应该有助于财务报告用户的决策,因为资产减值会计试图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数量。一般认为,资产计量越接近其真实价值,对信息用户的投资决策就越有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认为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是决策的有用性,其目的是通过提供资产价值信息,向当前和潜在投资者提供未来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决策相关信息,而不是向所有者报告委托责任。财政部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采用了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法,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定义,表明我国有采用会计决策有用观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