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审计风险及其原因

发布日期:2024-07-03 浏览次数:

审计风险及其原因
 
(1)审计风险的定义
 
《独立审计具体标准》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定义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遗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由两个风险组成:一方面,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公平可接受,但实际上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但实际上是公平的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原因
 
1、审计风险的外部原因。
 
(1)经济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市场经济组成的多样化和被审计单位行为的不稳定性,如企业重组、并购、重组等,使审计人员难以充分反映和评价企业情况,更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增加审计风险。
 
(2)社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审计人员无法察觉风险。
 
即使审计人员确认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或在关键环节失控,其修正建议是否真的适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也会形成修正风险。
 
(3)法律环境的影响。法律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如果法律制度不完善或不衍生,审计人员将失去统一的标准,增加风险机会。近年来,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诉讼事件不断出现。审计准则中的“应有的职业愤怒”和“适当的职业关注”已成为法律界关注的焦点。未来,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法律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审计人员将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
 
(4)广泛应用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记录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完成。然而,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很容易被修改、删除或转移,没有明显的痕迹,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的内在原因。
 
(1)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不高。审计工作是一种专业技术性很强的职业,因此对人的要求相应较高。如果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够强,职业道德水平差,审计质量也会受到影响,会造成很大的工作失误,形成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采用的审计技术方法落后。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的平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审计人员必须追求审计效率与效果的平衡。他们把审计的重点放在每个重要的组成项目上,选择所有业务的一部分进行审计,而样本及其所代表的整体主观结论与客观事实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形成一定的审计风险。
 
(3)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机制薄弱。内部控制与审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部联系。目前,我国许多被审计单位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影响了经济活动记录的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增加了审计风险。
 
(4)被审计对象的复杂性。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寻求发展,交易日益复杂,增加了会计记录不当业务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审计结论偏离实际情况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