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加强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

发布日期:2024-06-30 浏览次数:

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
 
1.1关闭好审计程序
 
在所有审计项目实施前,审计小组必须进行审前调查,编制计划大纲和实施计划,并报审计部门负责人批准。由于详细的审前调查和对被审计单位账户的初步了解,编制的审计实施计划内容全面、详细,目标明确,突出了各项目审计的重点。对审计事项提出了明确的操作步骤和证据收集要求,以确保审计质量。
 
1.2加强审计过程管理
 
在审计过程中,严格控制审计现场的质量,包括对审计人员、现场证据收集、审计日记和审计草案的控制。要求审计小组每周召开定期工作会议,总结一周工作,及时讨论解决方案,确保审计项目各环节的质量。
 
1.3采用审计审核制度,控制审计质量
 
审计部门以提高审计质量为目的,实行审计三级审计制度,确定专职审计人员,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实行三级分工责任制,即部门、部门、审计组根据各自的分工对审计质量负责。部门领导对本部门所有审计项目的质量负全面责任;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对本科审计项目的质量负全面责任;审计组长对审计项目的质量负全面责任,组员对具体分工的质量负责。同时,将专职审计制度提上议事日程。审计组向部门提交审计报告前,专职审计人员通过审核审计报告、审计意见等审计文件,检查审计验证的实施、证据、定性审计处理、法律法规依据和审计程序,建立审计台账,做好日常记录,将审计结果纳入年度审计质量评价和考核,促进审计人员质量意识的提高。
 
1.4实行审计日记制度
 
要求审计人员以人为本单位真实、完整地记录日常审计工作,保持审计日记的连续性,不得遗漏或虚构。与审计计划、审计工作草案、审计报告共同形成严格的逻辑、连锁的审计质量保证体系。
 
1.5注意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落实
 
审计的目的是实施。只有认真落实审计结果,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防止同一或类似问题的反复发生。同时,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争取被审计单位领导的支持,使审计反映的问题引起被审计单位的高度重视,及时纠正相关问题。
 
2.规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被审计责任人和委托部门非常关注的焦点。由于评价质量关系到被审计干部的政治生活,被审计人员非常重视审计评价。
 
从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首先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使审计评价严谨规范。评价体系的选择应与评价对象的职责范围和任期目标挂钩,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审计评价内容进行分类设计。实际操作中的责任划分应给出列举式解释;指标的应用应少定性分析,多定量比较指标的应用;表达程度的描述不宜过于详细。如果真实性分为真实性、基本真实性和不真实性,则可分为基本真实性和不真实性;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指标应设计一定的权重,使其定量化,便于审计组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适当的评价。其次,在审计过程中,要收集充分确凿的审计证据和可靠的数据,明确界定离职者的经济责任,使审计评价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此外,审计人员在审计评价中要客观公正,以事实为基础,不受外界影响,不附加主观成分,根据客观事实的原貌进行公正的审计评价。
 
3.改进方法,规范操作
 
审计方法的应用直接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一是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充分利用相关审计结果。二是改变传统的详细检查审计方法,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评价被审单位会计信息错报和遗漏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节约审计成本,减少重复监督。三是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使计算机辅助审计逐步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技术手段。四是任期三年以上负责人任期内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既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奠定了基础,又解决了审计跨度大、任务重造成的审计风险。
 
4.把握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对于这些信息和数据及其反映的问题,审计人员应该分析和判断其重要性,而不是主次或重要性,这样既耗费精力,又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审计中要充分考虑重要性,抓住大量有影响力的事项,跟踪审计,详细审计;审计疑似欺诈或事项时,要对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持谨慎态度,不仅要注意外部形式的合规性,还要保持适度的职业怀疑,采取适当的方式,逐步了解情况,使原始隐藏的信息清晰清晰,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防范审计风险。
 
5.加强内审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审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其次,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坚持基础业务培训、新知识、新技能培训、经济责任审计知识学习,定期开展审计工作经验交流、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三是坚持审计会议制度。重大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和复杂审计事项的定性、审计评价和责任划分,应当通过业务会议集体决定,降低审计风险。第四,认真追究责任。对影响审计的事项,应当查处、隐瞒、报告,或者根据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依照情感和不负责任随意评价造成后果的,严肃查处。
 
6.加强部门合作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复杂,涉及面广。仅仅依靠审计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管理,形成合力,取得成效。首先,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在制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时,要与审计部门共同研究,既要满足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又要考虑审计部门的承受能力。二是加强日常工作的协调与沟通。组织人事部门在发布具体经济责任审计委托通知书时,应当明确审计的重点和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及时通知被审计人员的廉洁自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三是组织人事部门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无审计结果报告,不报上级研究,不办理任免手续。纪检部门应当将审计结果纳入干部廉政档案。四是组织部门、审计部门共同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台账。做到心中有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增强部门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密切性,有效防范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