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改革措施

发布日期:2024-06-04 浏览次数: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改革措施
 
高职院校实施财务管理改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巩固示范成果、实施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有力保障;是满足利益相关群体需求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必须以高职教育发展战略为指导,全面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1. 财务预算管理是实施高校发展战略最有效的管理工具,能有效促进高校内部资源整合,实现科学发展。在后示范阶段,随着学生平均分配水平逐渐接近全省普通本科院校分配水平,国家高职院校资金分配速度逐渐放缓,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高职院校不断降低使用成本,实现收入和支出的增加。部门预算的编制应以学校工作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实现大预算与学校整体战略规划、学校二级部门预算的有效衔接,制定全员、全过程、全面的监督体系。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整职责,优化资源配置,在满足当前人员工资、工资、水电、物业管理、利息费用、三公等基本运营费用的前提下,倾向于学科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教师建设等特点。此外,学校还应进一步提高决算准备质量,探索预算数据内部信息,发现财务管理中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重点分析预算收支实施特点、结转余额资金变化、“三公共资金”支出等热点,使上年度决算成为下年度预算准备的参考依据,形成“预算准备”→预算体现→“预算规范”的有效预算管理链。
 
2. 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水平财务内部控制是指与保护学校资产物资安全、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财务活动合法性有关的控制。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结合高职院校的业务性质,分为六个关键控制点:内部环境控制、教育成本控制、财务会计管理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信息交流控制、审计管理控制。具体防控措施包括:①采用以风险为导向、控制为手段、流程为纽带、系统为载体的内部控制建设方法,全面识别和评价学校面临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相应的系统文件。此外,高职院校要加强廉洁金融文化、诚信金融文化、和谐金融文化的建设。将财务文化融入单位财务管理工作;②加强教育成本控制。在示范前期,高职院校的规模化发展已经告一个阶段。高职院校要树立成本控制理念,建立健全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成本核算体系和配套核算体系,适当降低一些市场前景差、教育成本高的专业,尽一切努力降低生均培养成本。③巩固会计基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务部应严格按照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高校财务制度进行成本核算。学校还应根据财务预决算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和学校内部控制管理的需要,完善会计科目的设置,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④加强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前期示范建设,留下一批优质资产,形成原资产闲置。高职院校要整合现有资产,提高资产共享,选择出租、出借等方式获取闲置资产收入。⑤加强部门间的沟通,消除信息不对称对财务工作的影响。实现部门间的协同管理效果。
 
3. 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鉴于高职院校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部门信息系统不对接,业务部门信息不互通,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需要开发和完善综合信息系统,包括预算管理、财务报销、薪酬支付、学生收费、资金支付、资产管理、科研管理、教学实践等子系统。有效实现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有效整合,财务部应接收、确定、分类、存储、转换、分析引入的非财务信息,形成对财务决策有用的相关信息,有效控制单位财务管理。此外,高职院校可将云计算引入单位财务管理系统,将云计算与会计相结合,可以大大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在云计算模式下,单位信息系统不再是信息孤岛,除了实现单位内部信息共享外,还可以与外部单位协调,从而降低信息维护成本,提高信息使用质量和财务管理效率。
 
4. 改革财务管理模式,完善财务机构和人员配置学校应建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财务管理模式,处理“集中”与“分权”的关系。一级财务部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责,将学校共同利益与部门利益相结合,建立健全相关激励制度。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完善财务机构的设置。一级财务机构可设立会计中心、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等机构,二级部门应设立财务专项岗位,处理授权范围内的相关财务事项。逐步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财务部要进一步细化财务岗位职责分工,引进高文凭专业人才,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尽快改变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单一、管理分析能力差的现状。
 
5. 总结
 
在后示范阶段,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需要逐步创新和发展。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创新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才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效率,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