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银行如何划分为满足流动性需求的投资?

发布日期:2022-02-15 浏览次数:

金融资产会计方法对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
1.商业银行对投资的分类和核算。
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实现资产分散化,控制经营风险,满足银行流动性的需要。在实施新标准之前,没有必要对投资进行分类。银行对投资的会计和投资决策没有很强的联系。新标准实施后,银行如何划分为满足流动性需求的投资?
对于银行持有的短期投资,如果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虽然公允价值的变化会带来未实现损益的波动,但由于短期投资将在一年内出售,分期确认损益和一次性确认损益对报表的整体影响不大。对于银行持有的中长期投资,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或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对银行报表的影响是不同的。首先,投资的划分应该取决于银行持有投资的目的。上述,银行持有的投资主要是为了满足流动性,同时赚取部分利息收入。为了满足流动性的需要,银行可能会提前出售原本想要持有至到期的投资,这在新标准实施之前是没有问题的,新标准对持有至到期的提前出售给予了重新分类的限制。新标准规定,企业将持有到期投资在到期前处置或重新分类,其他金融资产的处置或重新分类金额相对于此类投资(即所有企业持有到期投资)在销售或重新分类前总额较大,企业应立即将剩余持有到期投资重新分类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处置或重新分类的会计年度和未来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任何金融资产不能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新标准还规定了一些例外情况。根据合同约定的偿付方式,企业几乎收回了所有初始本金;销售或重新分类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的独立事件,预计不会重复发生,难以合理预期。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为满足流动性需求,提前持有到期投资销售不符合新标准规定的例外。
无论银行将投资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还是持有到期的投资,投资收益都是根据实际利率确定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不包括公允价值融资产,摊销成本不包括公允价值的变化),投资收益在整个持有投资期间保持不变。对于持有到期的投资,只有在到期前出售时,才能确认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并将两者的差异一次性计入损益表。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应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将公允价值的变化计入所有者的权益,因此每年都会带来所有者权益的波动。随着投资持有期的延长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有者权益的波动性可能会增加。为了避免报告权益的波动,银行应尽可能将投资分为持有到期的投资,这使银行在到期前面临灵活处置投资的风险。为了保持流动性的需要,银行不得不将部分投资划分为可出售的金融资产,这将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这是由于市场公允价值的变化,商业银行无法控制。由于担心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不能达到标准,银行可以调整投资业务,以避免未来公允价值变化的不利影响。
2.金融资产会计对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影响。
为了减少报告权益的波动性,银行经理可以将投资分为持有到期投资或改变投资组合,以减少对报告权益的影响。第二种选择可以通过减少所有资产中的投资比例或对利率变化敏感的投资来实现。由于证券价值的敏感性随着持有期限的增加而增加,缩短投资组合的持有期限将减少可供出售债券价值变化带来的股票波动性。那么,商业银行这种投资行为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呢?缩短投资到期日将降低银行的利息收入,或增加利率风险,减少持有到期投资的销售弹性可能会增加管理流动性和利率风险的成本降低流动性可能会使银行无法满足贷款需求的增加,从而降低其信用。
本文仅在理论上指出了金融资产会计对中国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实际上,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决策主要由投资业务部门和高级管理人员做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反映投资决策和会计政策的相关性,投资报告权益的变化可以引起他们的担忧,中国商业银行投资业务占总资产的比例,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上述理论是否可以通过实证检验。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银行投资业务比例的增加,市场利率的波动带来了更多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波动,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在投资时应考虑相关的会计决策,然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