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发布日期:2022-02-10 浏览次数: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1.提高对更新理念的认识,全面落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提高事业单位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高度重视,改变重要资金轻管理的理念,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从会计到管理和管理,介绍企业财务管理措施及相关制度和机制,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也将发生变化;二是从事财务管理人员深入学习会计法、经济法、财务会计管理规定及相关标准、职业道德等,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完善和实施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实施行政问责制。
2.加强预算资金管理程序,全面落实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职权。
首先,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是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关键,是经济会计和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必须在组织、时间和人力方面得到充分保障。预算范围由小到大汇总,预算层面由下而上汇总,严格审核,及时准确;二是在预算执行中,严格按照预算编制项目(科目)资金的使用方向运行,认真分析收支差额,找出原因,合理调整,严格审批核实程序;第三,在预算监督中,财务人员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及时纠正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全面提高资产利用率和效率。
首先,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改变观念,克服重资本使用轻实物管理的倾向,制定和完善适合本单位资产采购、使用、储存、分配、转让、处置、报废等环节的管理体系,逐步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标准化。其次,在货币分离、分级责任、责任等原则的基础上,机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增加固定资产折旧或固定资产净值,合理区分固定资产、低价值易耗和材料边界,完善仓储程序,实现资产管理与会计管理的有机结合,定期(最好每半年一次)检查实物,检查账户,检查账户,及时查明原因,按照法律、法规或单位的规定认真处理,不容忍。再次,公共机构应积极实施采购制度,减少采购制度和集体采购。
4.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制约机制和奖惩制度。
首先,单位内部的组织应相互控制,员工的职责不一致,不得有兼职现象,否则责任不明确,难以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其次,完善预算编制程序、大宗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差旅费管理办法、低价值易耗、材料管理办法、资金收支审批审计制度、员工工作奖惩办法等各种规章制度和制约机制。再次控制职能部门对资本运动进行监督检查,即从预算编制到最终决算的全过程,确保财务管理的科学、标准化和有效性。
5.建立事业单位成本效益核算制度,全面分析资金应用效果。
首先引入企业成本会计制度,是深化公共机构财务管理改革的关键,公共机构建立成本会计制度,参照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制定合适的内部成本会计方法,确定成本会计对象,设计成本项目,加强内部成本会计,减少各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资产的使用程度和资产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详细分析重大项目的资本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综合评价,发现不足,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简而言之,公共机构人员还应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严格执行行政机构的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加强会计团队建设,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质量和政策水平,完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促进其严格规范和履行职责。实现财务管理制度的披露,规定所有行政机构必须向公众披露财务管理制度、方法、财务收支范围、标准和审批程序。财务执行结果披露,规定期末向全体干部职工报告综合财务收支及相关资金明细支出,超支部分必须说明原因;严重超支不明原因的,必须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解释,追究责任。接受监督,要求行政机构成立民主财务管理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本单位实施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情况,提出重大收支意见和建议,听取重大收支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