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解读

加快推行“阳光审计”

发布日期:2022-01-25 浏览次数:

转变审计观念,转变审计观念,是国家审计系统自上而下共同关注的一项重大课题,党的十七大以来,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实施科学发展观,是全党全社会的一个时代主题,也是做好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根本依据。
当今世界,倡导和谐社会,国家审计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财务资金审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并有民生资金,如就业、社保、医疗、教育、对房屋的资金进行审计,是为了有效地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对农林水各项资金的审计就是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说到底,国家审计的最终目的是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宏观上讲,我们党执政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国家审计机关,也要把服务于人民作为首要的审计理念。就小的方面而言,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官本位思想在我们国家根深蒂固,监督者历来占上位,掌握着主动权,这是不能回避的事实。目前,我国正处于“强权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作为对掌握行政权的部门、单位进行经济监督的政府部门,审计机关更新了思想观念,树立并加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服务于被审核对象的意识、主动性、有效性,增强服务于被审核者的意识;因此,规制被审计部门的行为,并对其进行规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说明的是,在国家审计中,监督是手段,服务是目的,是最根本的目的。内审和内审工作本质上是统一的,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维护人们的根本利益,从较高的层次上来看,审计的服务程度要高于被审计对象,由于审核不仅要服务于被审核对象,而且还要服务于被审核对象。所以只有把服务于科学发展、服务群众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将监督手段和服务目的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处理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审计对象服务,为审计对象的服务对象,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服务于包括审计人员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在服务上真正体现国家审计的存在价值。
因此,如何使审计适应服务于和谐社会,服务于科学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新形势,我认为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加强财政性资金归集、管理和使用效果的审计,财政资金、财政资金、纳税人的钱、老百姓的钱,这部分资金用的好不好,用的有没有效益,关键问题是关系政府职能行使得好不好等重要方面。实行绩效考核和问责制,兴利除弊,减少浪费,推进改革,服务发展。
二是加强对就业、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关注民生、维护民生的资金的审计。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家利益的最高层次,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这些民生资金是否有得有失,最直接地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遇到具体利益冲突或不顾人民利益的现象时,国家审计必须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为广大群众服务。
三是在重视资金审核的同时,加强对政府、部门行为是否合法、程序合规性的审核。全国审计必须将政府、部门行为纳入审计范围,注重这些部门在执行工作过程中是否以权谋私,是否妨碍经济和社会发展,政府、部门行为是否有损社会公平竞争环境。目前情况下,政府、部门应多做些事,为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掌好舵,护好航,而非参与竞争,所以,对政府部门行为进行规范也应是审计服务于人民的重要方面,税收机关的行为,一方面应是增加税收,以利国家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应一视同仁,为了保护公平的竞争环境,审计一方面要查处征收过多的税收,另一方面要查处税收少的现象,仅就税务部门的征税行为是否合法、征税程序是否合理、是否合法进行审计,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审计不仅是为了规范税收行为,为税务机关加强自身建设服务,而且能够通过审计部门行为,服务于纳税人,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加快推行“阳光审计”。开诚布公、公正、公平是所有政府机构都能做到的最好状态,只有开放才能确保公正、公平,审计工作在阳光下进行,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审计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审核对象几乎涵盖了政府政务及其相关机构、部门、单位、机构等,这些部门的行政行为能否得到有效实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如何,审计结果的公正性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与此同时,国家审计公开运行也更有利于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审计透明度,可使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有更多的了解、监督审计工作、促进审计机关自身建设等多重作用。因此,认为审计阳光化、公开化,不仅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更能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服务。
总而言之,监督政府行为,为民众服务,是国家审计工作的根本要求,审计师必须牢固树立为审计客体、服务于审计客体、服务客体、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审计工作中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使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坚持与时俱进,推进审计工作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