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设施会计准则内容
发布日期:2022-10-22 浏览次数:次
改进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管理与会计对策分析
(一)建立公共基础设施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的核算和管理难度主要来自于管理规范。由于我国现有基础设施数量巨大,部分现有基础设施存在数据保管和搜索困难,政府应建立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对现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彻底调查,结果应配合现代信息智能手段记录,建立库存清单,设置独特的资产代码,明确各基础设施的建设时间、建设成本、投资来源、竣工结算数据等,进行日常管理、维护、会计和反映,加强统一管理和监督。
(2)完善标准制度,制定业务操作指南
公共基础设施会计准则内容颗粒度过大,操作指导不够详细,使会计人员难以在后续实践中记录。建议由有关部门领导,各行业主管积极配合,广泛征求各行各业意见和实际操作困难,根据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特点设置会计科目,增加二、三级指标,满足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的分类和会计要求;明确会计主体;解释不包括在折旧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立统一的最低标准,补充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根据当地情况制定详细的业务操作指南,更好地指导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三)构建公共基础设施会计人员综合能力体系
在信息化、智能化、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会计人员的素质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在资金来源、建设与管理、产权关系、用途等方面具有特殊性,不同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摊销。会计人员应当按照新标准的要求正确核算和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区分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政府单位要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训,邀请部分行业专家和行业资深人士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作为会计人员,也要积极学习新制度、新标准,积极了解国内外如何处理公共基础设施,高效落实基础设施会计、报告和披露,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四)建立内部控制防范体系
公共基础设施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政府的建设行为。一些地方政府追求业绩和政绩,盲目开展建设投资项目,建设大量公共基础设施。没有充分论证,不考虑其实际使用效率,造成资源浪费,缺乏后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手段。本准则实施后,建立了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分析投资效益,真实反映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后的及时性和实用性,规范资金使用和滥用职权,间接起到监督作用。此外,政府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妥善保管公共基础设施相关原始凭证和会计数据,实施产权登记和资产清查,提高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和效率。
公共基础设施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今后,加强公共基础设施资产信息化核算和管理手段的应用,建立系统统一,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有利于充分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政府大量借贷,更有利于公共基础设施预算的绩效评价,不仅是施工前的成本,也是施工后的作用时效,有效规范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