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考核主体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2-07-12 浏览次数:次
运营成本会计导向下成本管理体系实施保障
(一)更新成本管理理念
运营成本会计导向下成本管理体系的实施需要具备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在运营成本会计导向下,企业成本管理对象包括运营、产品、成本中心、流程、客户等。多元化的成本管理对象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企业成本管理的内涵,拓展了成本管理的范畴,突破了传统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内在视角,延伸到企业内外结合的成本管理内涵。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认为,企业运营是满足客户需求的活动集合,运营成本会计导向下的成本管理理念提出,企业运营活动不仅满足客户需求,而且通过资源消耗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成本管理目标不仅是降低和控制产品成本,而且基于一定的成本消水平,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运营成本会计导向成本管理理念,要求根据企业运营水平深入分析运营成本,消除企业不增值运营,降低企业成本消耗,提高运营活动增值效率,努力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成本信息。
(2)建立责任中心的控制标准
在运行成本会计导向下的成本管理体系设计中,运行与成本相对应,因此实施成本管理体系需要结合企业的不同运行模块,制定各运行模块的成本责任中心,制定基于成本责任中心的成本评估标准。在运营成本会计与标准成本的有机结合下,实施成本控制管理。首先,在企业的操作模块过程中,操作必然会带来资源消耗,因此可以从直接劳动、直接材料、间接成本的角度管理不同操作模块的操作成本;其次,企业生产产品的消耗过程决定了每个操作模块的工作能力,可以称为“约定操作能力”,相应的成本是“约定操作能力成本”。然后可以将成本预算管理与运营成本会计有机结合,制定成本管理标准。其中,成本预算管理是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经营成本消耗的数量描述,是企业有效管理的依据。企业成本预算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生产预算、财务预算和销售预算,在运营成本会计指导下制定灵活的运营成本预算标准,如流程属性标准、时间标准、质量标准和效率标准,流程属性标准以运营成本会计为企业运营流程导向,制定运营流程标准;时间标准是企业各运营执行时间的调查指标;质量标准是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执行各运营模块,杜绝因质量问题重复运营造成的资源浪费;效率标准是衡量企业运营投入产出关系的最佳标准。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控制企业的经营成本管理,指出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向。
(3)完善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企业成本管理考核主体包括各工作部门和成本管理中心,具有制定、实施预算成本和目标成本。企业成本管理过程涉及企业各作业模块的流程环节、作业活动中心和员工。因此,要考虑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全面、全面、全面实施,明确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权限,完善企业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一是从企业经营模块的角度来看,企业成本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企业成本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各模块的实际流程,因此成本管理考核的第一责任主体应为各作业模块下实际流程的岗位负责人,企业应重点关注和考核各作业流程负责人的成本管理实施情况,确保第一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和实施;二是从企业经营活动的角度来看,要严格把握各作业模块中不同作业活动的具体情况和成本动机,将作业成本细化到各作业成本中心和岗位。这就要求在各责任成本中心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构建企业运营成本会计“模块-操作-岗位”有效管理模式,有机结合作业模块的自我监控和相互约束,严格执行“谁控制+考核谁”构建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模块,各作业相互交错、相互监控的成本管理网络。
成本管理不仅是企业会计人员构建的财务管理体系,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的成本管理框架下,指出企业成本管理与各作业模块相结合,重新设计了以作业成本为导向的成本管理体系,明确了生产作业模块(设计作业)+采购作业+生产作业+物流作业+销售作业),直接辅助作业模块(场地建设作业)+设备维修作业+材料供应作业)和生产保障作业模块(材料后勤保障作业)+车间劳动保障)三个模块明确分担间接成本,提出建立责任中心控制标准,完善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最终实现企业运营成本的精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