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日期:2022-06-25 浏览次数:

高等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高职学生成功就业和创业的关键因素。会计专业是高职院校开设的热门专业。年度入学人数和毕业生人数稳居前列,但就业形势极不乐观。原因是,除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雇主对会计人才专业能力需求的标准的不断提高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忽视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索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途径,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1)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需要加强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普通本科教育以理论为主,以实践为辅。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一线生产、建设、管理等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实践能力。因此,这一特点明确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工作性质和能力要求。职业核心能力是衡量高职学生培养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高职学生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人才需求标准迫使高职学生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雇主已经将强大的能力、高质量、良好的合作、良好的沟通和其他标准作为评估求职者的必要条件。然而,在人才培训方法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过程中,人们普遍缺乏对专业核心能力培训的重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盲目地追求专业技能的掌握,忽视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标准与高职学校毕业生的供给脱节。
(3)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在许多教育体系中提高他们的专业核心能力,最直接的国民经济建设是职业教育。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国家所需的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和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金融共享中心、智能财务和税收系统、电子发票等应用为会计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更高的专业能力。如果我们想成为未来中小企业会计职位的主要力量,我们需要有坚实的专业核心能力,符合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标准。
第二,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现状。
(1)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意识不足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理念中,缺乏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的清晰认识,缺乏对职业核心能力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的认识。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都是围绕着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的,并没有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纳入培养的重点范围。因此,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很难在学校得到全面有效的培养。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仍然以专业知识的掌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忽视了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使已经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难以匹配专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从而影响就业。
(2)课程体系与专业核心能力的匹配程度不高。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仍然占很大比例,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相对较低,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薄弱。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集中在大量的专业基础课程上,然后集中在一到两周的实践培训和教学。这样的教学过程使理论和实践不能及时有效地结合起来。此外,会计职位还需要财务报表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如果他们只注重会计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这些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这将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提高。
(3)专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几乎都是以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然后大多采用笔试试卷的方式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测试方法只能有效地测试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和记忆的掌握程度,而不能有效地测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财务问题分析能力、决策能力、与他人沟通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的掌握程度。在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有我们的老师成为了主导力量,没有聘请企业人员参加。因此,对于人才培养的效果,只有我们的老师通过试卷测试来评价自己,没有企业人员通过专业核心能力标准来评价,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和效果属于闭门造车。
(4)教师的整体实践能力较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人才招聘的主要对象仍然是大学毕业的硕士或博士生。虽然这些教师具有相对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他们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他们只能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较弱。此外,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真正锻炼企业,进入企业岗位进行实地实践操作的可能性很小,机会很少。因此,我们无法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和行业前沿趋势,也无法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岗位需求的实际操作能力完美结合起来,从而影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