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服务机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
发布日期:2022-05-03 浏览次数:次
一,引言
国家一再下令禁止私人设立小金库,但在一些机构,这种现象仍被反复禁止。1991年至2005年,国家民航总局有关部门私人设立了小金库,累计收入8784.33万元,累计支出4808.05万元,主要用于发放员工补贴,为部分员工购买商业保险[1]。2010年审计署审计报告显示,82个中央部门所属单位获取私人资金4.14亿元,主要用于发放奖金、津贴等。2011年1月29日,《京华日报》报道了全国小金库治理成果:截至2010年12月10日,国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共发现小金库25738个,涉及金额127.86亿元;国家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共发现了19855个小金库,涉及金额88.49亿元。其中,175163个社会团体和305471个国有企业通过自查自纠,发现11822个单位有18042个小金库,涉及金额71.92亿元。特别是公益事业单位,小金库的数量令人震惊。根本原因是,除了人为的非法经营外,会计制度设计还存在先天性缺陷——只要是事业单位(公共产权单位),预算会计就统一世界,忽视了公益事业单位(准公共产权单位)的盈利事实,盈利资金徘徊在预算会计制度之外。因此,本文首先探讨了预算会计与公益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理论兼容性;其次,研究预算会计与公益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实践兼容性;再次构建公益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结构;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二是对公益性服务机构两类会计兼容性的经济理论研究。
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否与公益服务机构兼容,首先取决于其寄生经济本身的存在。如果有这样的经济,就有必要研究不同的会计制度是否兼容。
公益性服务机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否具有兼容性的经济理论基础。
产权结构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私有产权是一个极端,共有产权是另一个极端[2]。目前,政府机构根据社会功能改革,公益服务机构参与市场资源配置营利活动,参与政府指令计划资源配置非营利活动,无论哪种活动,都必须接受社会强制选择经济使用权,特定社区的所有成员。这不仅是公益组织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共机构实施绩效工资的理论依据。因此,根据产权的排他性程度,公益服务机构可以分为准公共产权属性组织。这种政府事业单位改革的产物,在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下,追求人性与科学、组织与员工、竞争与合作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用组织内生的伙伴关系和信任机制取代科学规则与人性的对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最终实现全面、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根据Hermandaly(1974)提出的稳定经济思想和系统演变规律,可以判断公益服务机构具有增长型经济体系和稳定型经济体系。协调理论的创始人哈特指出,系统中每个子系统的运动状态都是由子系统的独立运动和系统直接关引起的协同运动共同决定的。当前者处于主导地位时,系统处于无序状态。因此,当公益性服务机构完全处于共同产权组织状态时,产权非排他性和消费非竞争性必然会导致公共悲伤;当公益性服务机构完全处于私有产权组织状态时,产权的极端排他性和消费的极端竞争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下降和市场资源的巨大浪费。最后,人类面临两大危机:一是自然资源的放纵和使用导致消费失控,资源的枯竭形成增长极限,二是人力资源的扩张、综合质量的下降和水消耗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人类面临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可持续运行危机[3]。只有当公益性服务机构的政府宏观调控达到一定的限制时,增长型经济体系与稳定型经济体系之间的关联价值才能大于其独立运行价值。这符合热力学熵的原理:ds=dis+des。dis表示,熵的变化是由系统内部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以确保公共服务机构从无序到有序;des表示,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也会导致公共服务机构从无序到有序的熵的变化。1969年提出消耗结构理论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普利高津指出,从混乱到有序到消耗结构的系统至少需要四个条件:第一,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系统。公益服务机构主要为社会和市场提供参与资源配置的服务,以维持甚至提高单位的资源稀缺性。第二,系统必须远离平衡。第三,系统内部元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第四,涨落导致有序。正是由于公共服务机构之间的产权差异,才能实现相同的产权共享机构。第二,系统必须远离平衡状态。第三,系统内部因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第四,涨落导致了有序。正因为如此,该单位同时拥有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混合体系。公益性服务机构是基于经济增长体系还是经济稳定体系,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决定的。会计是一种用于代表经济体内各种经济活动的人工信息系统。目前,主要有两个极端的产权结构人工会计体系:私营经济体的财务会计和共同经济体的预算会计。这两个系统如何兼容公益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