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解读

新会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发布日期:2022-03-04 浏览次数:

一是新会计制度下高校会计的相关理论。
(1)新会计制度研究的意义。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以来,建立科学、标准化、统一的政府会计标准制度已成为当前政府会计改革的亮点。在政府会计制度方面,涉及制度和单位没有政府、大学、科研、医院等,主管部门根据制度的特点或需要制定一些详细的制度,会计口径、内容交叉、会计信息难以比较或可比性不高,财政部门汇总信息困难,质量低,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全面、真实的会计信息。因此,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特点
1.高校资产会计的变化。固定资产是高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大部分固定资产都是教育和科研设备。旧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的要求和审计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新制度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设置了累计折旧。当学校获得固定资产时,应采用双分录会计方法。2.高校经济来源的变化。高校经济来源为两个渠道:国家财政拨款和政府财政支持。在新的会计制度下,高校会计制度发生了变化,明确了费用和收入的内容,规范了成本核算,增加了经济来源的渠道。3.高校负债会计的变化。取消临时存款、应付款等二级科目,使用实际应付款、长期应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4.高校收入会计的基础保持不变。新的会计制度要求高校会计制度仍采用收付制度。同时,加强财务会计,完善预算会计,既能客观反映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本,又能准确反映部门预算收支,满足预算和决算管理的要求。
(3)重要性。
自新政府会计制度颁布以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重视教学资源的标准化管理,因为高校资产种类繁多,教学设备基本上是固定资产,新制度完善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细分了固定资产的类别,减少了固定资产会计的类型,进一步加强了固定资产会计。此外,高校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经济来源为国家财政拨款和政府财政支持;政府没有对学生的培训成本进行理论研究,也没有提出任何指标。此外,高校在会计过程中采用了收付实现制度,没有累计折旧、成本会计等科目,导致会计人员对成本会计意识薄弱。正确计算固定成本可以客观地反映高校的经营情况。新会计制度的运行还可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素质,提高会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和竞争力,加强对财务欺诈的处罚,使会计从业人员更加负责。
二是高职院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体系需要完善。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尚未建立标准化的会计制度,影响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质量。此外,一些高校缺乏资金管理和规划,阻碍了高校的发展。
(2)会计监督不足。
首先,高校对业务流程的监督不够,财务人员没有对会计凭证进行标准化审计。因此,会计信息不真实,财务报表欺诈,使审计结果不准确。其次,高校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完善,不符合岗位不相容的原则。部分岗位一人多职,影响资金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会计人员素质能力不足。
由于新政策刚刚出台,大学会计人员还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我国大学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但许多大学对会计工作的关注较低,甚至教师,使用传统会计方法,导致财务报表不合理;部分会计人员年龄较大,缺乏专业技术水平,降低会计工作质量。
(4)科研资金的会计存在问题。
首先,成本划分不准确。在旧的会计制度中,水电费等间接费用被纳入后勤支出。其实要区分水电费的用途,正确划分这些间接费用的资本化和成本化,正确衡量成本。其次,我国科研资金项目审批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因此,很难控制科研过程中的成本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