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解读

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理

发布日期:2022-02-28 浏览次数:

1.折旧年限规定。
2014年发布的传统会计制度增加了多个固有资产折旧科目,均采用虚假会计方法。虽然这种会计方法改变了原机构不计提折旧的问题,但也会导致固定资产价值核算中的虚假情况,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没有很明确的标准。因此,机构在会计时,参考折旧年限会有一定的偏差,这也导致机构折旧信息对比不大。在新的会计制度中,需要对机构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审查,包括固定资产的原值和使用寿命,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从而真正反映国有资产的情况,明确资产的折旧年限,使机构在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时有新的参考,例如,办公设备的折旧年限不低于15年,也给新的折旧年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会计方法的创新。
与以往的固定资产会计方法相比,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例如,对于可以直接记录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在原会计制度下,借记固定资产,借记非营运资金基金-固定资产。同时,根据实际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新会计制度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原制度直接将新固定资产的金额计入当期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但是,在新的会计制度中,它不直接计入当期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而是计入后期折现,并根据当期折旧金额计入[4]。新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原制度下,借记非营运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计贷记折旧。在新的会计制度中,折旧方法改变了原制度的折旧。与原制度的会计方法相比,更能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有利于后期会计。由于新会计制度的制定,大部分固定资产的会计工作变得更加详细。在建立新账户时,应注意改革前后科目的比较。如果一个科目细化为多个科目,我们必须注意财务报表的编制,并检查该科目的实际情况。例如,新制度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在新制度实施之前,即2018年12月31日之前,如果是否有数据,应直接计入新账户。新制度实施后购买固定资产的,应当按照其科目进行记录,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在新制度实施之前,应准确计算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期使用寿命。财务报表可以真正反映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的实际影响。因此,通过比较我单位2018年和2019年的财务报表,可以观察固定资产会计的实际变化。我单位2018年固定资产会计内容由资产负债表和基本支出明细组成,内容相对简单。新会计制度实施后,2019年我单位制表由业务支出、单位管理费明细汇总表和资产负债表组成。其中,固定资产类别的科目明显优于2018年的财务报表。2019年财务报表中,业务活动支出和单位管理费明细汇总表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和公共基础设施折旧费增加,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固定资产净值和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可以清楚地看到。例如,我单位于2018年实施了传统会计制度。新购固定资产2449155.28元,年折旧金额4952827.34元。新购固定资产小于折旧金额,盈余减少;2019年新制度实施后,新购固定资产605.9万元,折旧金额5768400元(见表1)。新购固定资产大于折旧金额,盈余增加。
3.规定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时点。
以前,原会计制度要求固定资产按月折旧,但在新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定义存在一些差异,对于新购买的固定资产,下月折旧改为当月折旧,减少固定资产折旧,从下月到当月减少固定资产,当月不再折旧,也对财务报表工作产生了影响[5]。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是事业单位财务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会计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单位财务更加透明,对单位资产的审查更加清晰。此外,财务报表趋于详细化,这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项改革下,会计人员可以提高工作能力,增强专业素质。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理对财务会计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财务报表可以直观地展示单位的经济业务轨迹,但会计制度的变化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有了新的规定。财务报表制作负责人应重新熟悉规定,在一些新的会计方法中,将单个科目详细分为多个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难度。但是,一些科目的会计难度也相对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