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俄罗斯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

发布日期:2022-02-27 浏览次数:

分析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1)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规模过小。
近年来,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中俄投资合作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俄罗斯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仍然太小。首先,与中俄贸易相比,俄罗斯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相差甚远。从1992年至2009年的投资规模来看,2004年俄罗斯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达到12638万美元,是历史上最高水平,但仅为当年对俄出口的1/72、进口的1/96和进出口的1/168。可以看出,俄罗斯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严重落后于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其次,从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在中国使用外资的比例来看,俄罗斯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处于绝对低水平。即使在2004年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俄罗斯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也只占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0.21%,2009年跌至历史最低水平,仅占0.04%。最后,从俄罗斯在华企业的角度来看,2009年注册资本低于50万美元的企业有54家,占62.8%,总投资为744.54万美元,仅占2.9%。但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只有4家,总投资占53%。可见,俄罗斯在华的投资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缺乏大型投资项目的驱动力。
(2)俄罗斯在中国高科技密集型行业的投资比例太低。
俄罗斯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但并没有为中国带来先进的技术,促进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制造业的技术分类,分析了俄罗斯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截至2009年,俄罗斯已投资仪器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23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总数的6.18%,注册资本2818.97万美元,占总数的4.61%;投资化工原料化工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的中高新技术企业26家,占6.99%,注册资本5798万美元,占9.47%;投资于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焦炭、炼油产品和核燃料、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行业有80家中低技术企业,占21.53%,注册资本19375.217万美元,占31.68%;243家以纺织、服装、皮革、家具、木材加工、食品制造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企业,占65.34%。
可以看出,俄罗斯投资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特点主要是低技术、中低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的比例很低。因此,很难促进中国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导致中国利用俄罗斯外资的质量较低。同时,由于俄罗斯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是出口导向型,俄罗斯投资结构不合理导致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水平低、效率低,制约了中俄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因此,中俄投资合作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俄罗斯外资结构的利用。
(3)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相对落后。
从国际资本流动规律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方式主要有绿地投资和跨国收购两种形式,而跨国收购已逐渐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然而,从俄罗斯对中国的投资方式来看,绝大多数属于绿地投资,跨国收购规模很小,大多数俄罗斯收购案例以失败告终。例如,2008年,俄罗斯钢铁制造企业耶弗拉兹(Evraz)宣布与中国河北德龙控股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计划以15亿美元购买德龙控股10%的股权。根据协议,Evraz有条件选择增加持股比例至51%。一旦行使选择权,Evraz需要购买德龙控股并成为最大控股股东。然而,在签署收购协议一年半后,其收购计划因未经中国政府批准而失败。同样,2008年,俄罗斯钢铁巨头欧亚集团希望参与收购中国金属(FEROCHINA)20%的收购,以开拓俄罗斯在中国的钢铁市场,但由于各种原因失败。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落后必然导致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效率和效率的持续下降。因此,必须鼓励俄罗斯企业通过跨境收购直接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