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4-11-08 浏览次数:次
税收制度改革使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权和权力分离,地方政府的财政资源增强。然而,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地方政府越来越依赖债务来满足支出需求,由此造成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加强新时期地方财政体制改革,解决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分析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负债率偏高,大部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渐增大,接近不可控模式,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以2010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数据为例,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超过2.4万亿元,达到2010年GDP的25%。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债务规模发展的严峻形势。
(2)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的问题
1、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过大,负债率高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正在逐步扩大。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大,负债率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在北京、宁夏、甘肃、湖南、吉林、海南等12个省市中,有10多个省市负债率超过200%,10多个省市负债率超过20%。此外,甘肃、吉林、宁夏的负债率超过400%。可见,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负债率过高的增长,使地方政府债务面临风险。
2、地方政府性债务不良资产过多
受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混乱的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中不良资产的增加,对政府债务产生了不良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混乱主要表现为长期债务现象严重,融资平台不良。当地方政府需要弥补财政支出的资金缺口时,他们认为其他单位提供担保或通过贷款获得资金。此外,在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贷款行为中,一些还款来源不足以依靠其他还款来源覆盖贷款本息支出的融资平台和贷款主体或本息偿还风险的贷款平台,大多属于不良融资平台,导致不良资产的增加。
3、地方政府还款不到位
地方政府还款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原因是:首先,地方政府债务的还款来源主要取决于借新债和卖地收入。虽然借新债可以临时应对债务还款压力,但不能明显改变地方政府借贷的现状。同时,通过卖地收入偿还债务,地方政府更加依赖土地财政,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其次,地方政府信用不良,债务偿还责任不明确。由于缺乏一定的约束措施,地方政府官员对政府债务工作环节不负责任,频繁发生债务转移、多角债务、到期不还款等现象,对政府部门的信用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和偿债主体的界定标准,大多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不明确政府偿债责任,频繁举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