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解读

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变化

发布日期:2022-02-23 浏览次数: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与过去不同。财政数据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全面、真实、有效的财政数据是防范财政风险的关键,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一是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内容。
1.构建双轨制政府会计模式,强化财务会计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许多资产负债无法在收付实现制度下反映出来。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方面更加全面,可以有效地反映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收入和成本。在预算会计的同时,政府会计制度将权责发生制引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并行。适当分离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并相互联系的政府会计模式适应了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2.加强资产管理,了解政府家庭背景。
政府会计制度固定资产要素变化较大,包括扩大固定资产范围,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分类,提高固定资产标准,固定资产从虚假折旧减少资产基金(行政单位)、非流动资产基金(机构)到实际折旧根据当前成本或相关资产成本的使用等。行政机构固定资产的非经营性特征,容易导致行政机构固定资产忽视监管。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变化可以更好地反映财政改革和业务处理的需要。2020年,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各政府单位落实生活紧张的要求,了解固定资产存量,合理配置设备。固定资产作为行政机构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建立信息可比的标准化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制度有机地整合了行政机构和医院、高校等行业机构的会计制度内容,消除了不同部门之间的障碍,使行政机构之间的会计信息水平可比,改变了以往各单位的现象,促进行政机构的财务管理变得科学、标准化。建立标准化的政府会计制度,有助于合并单位、部门财务报表和逐级汇总部门的决算,也有助于政府部门及时发现问题。
4.双管齐下,有效提高政府会计工作效率。
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模式不仅可以提供预算执行,还可以反映行政机构的资产负债,全面、多角度反映行政机构的财务管理。新会计制度对资产的细化和会计科目的调整,使日益复杂的行政机构经济活动能够找到会计基础。对于行政机构等特殊会计主体,双会计模式将收付实现制度和权责发生制两种会计基础互补,在平行会计的基础上相互整合,综合反映行政机构的经营,为行政机构绩效评价提供数据支持,有效提高政府会计效率。
二是会计制度改革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
1.资产管理难度加大。
行政机构的资产会计范围较大,有时由于项目较多,项目跨期较长,往往导致会计困难。新的会计制度加强了资产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识别、分类到折旧都有更详细的规范,同时需要采用双重会计模式。此外,行政机构还应重新调整和修订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可以说,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不仅是行政机构财务部门的工作,也是整个单位的管理水平,这无疑增加了行政机构的工作量和复杂性。
2.会计信息化建设缺乏稳定完善的支撑。
新会计制度实施后,会计信息系统的更新没有立即跟上,导致新旧制度下的相关数据无法很好地连接起来。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模块仍然停留在会计和会计中,没有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日常会计信息系统与固定资产、国库工资支付等其他系统无法实现交流。如果你想获得不同的财务数据,你必须切换多个系统才能完成。行政机构上下级使用的部分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兼容。在数据汇总和报告时,应填写另一份表格,导致重复工作,工作效率低下。会计信息化的安全问题,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约束和制衡,也是政府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3.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
新会计制度引入了平行会计,涉及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活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此外,还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坏账准备旧、坏账准备提取等财务会计部分的许多要求。这对长期使用收付实现会计制度的财务人员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除了学习政策外,还将调整相应的信息支持,要求财务人员的综合质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行政机构财务人员流动不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人员保守,新政策学习接受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责任制度的最终效果,从而影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