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会计主体的内涵

发布日期:2024-07-07 浏览次数:

会计主体的内涵
根据“会计主体假设”理论,会计主体是指财务会计服务的特定单位。中国著名会计师葛家舒认为,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的数据和提供的信息不是无限的,而是严格限制在各单位或经济上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主体,会计信息系统接受和处理的数据和输出的信息不应超过这些单位的界限。每个独立的单位都是“会计主体”。在设计和运行会计信息系统时,应以每个主体为空间界限,即“会计主体假设”。(葛家舒、刘峰,1999)简单地说,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是为会计划定一个空间范围,以区分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和外部世界,以及所有者自身的经济收支。界线清晰,便于核算,避免纠缠。这个假设的初衷是正确的,其定义的经济核算范围也是可行的。问题在于“会计主体”概念的指向意义令人费解。我们知道,会计不仅是一门经济科学,也是一门管理科学。从广义上讲,它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时的一种实践活动。管理的主体是人,抛开作为管理者的人,把被管理的事物和事物(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作为主体,本末倒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是主体,对象是自然”;“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作为社会存在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实践的主体”。以企业为会计主体的假设违反了管理原则,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主体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也给实际工作造成了混乱。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总则》的制定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中,都指出“会计应以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上内容规定了企业会计的空间范围,即会计主体的假设,但写作方法非常客观,只指出会计的范围和对象,不涉及主体的概念。这种态度是实事求是的。会计主体的基本思想最早是意大利人唐•安杰洛•彼得拉(Don Angelo Pietra)1586年,会计人员有规则地记录复式账簿的指针,即最有序的教育(Indrizzo degli Economi o Sia Ordinatissima Instruitione da Regolatamente Formare Qualunque Serittura in un Libro Doppio)第一本书是提出的。他“明确对待所有者和经济活动主体(企业)”。但在当时及以后一段时间内,由于社会分工达到一定程度,商品经济逐渐发展,生产社会化决定了劳动交换关系越来越密切,出现了大量盈利经营组织,客观要求财务会计作为独立于所有者的经济实体计算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西方会计师称之为Specifici separate entity assump-tion。Specific separate是指“独立”,entite是指“实体、单位、机构”,assump-标题意为“假设”,整个短语原意为“独立实体假设”,不包含主要意思。如果需要单独进行会计和独立经济业务活动的单位被称为“独立会计单位”,则完全可以界定其经济业务会计的范围,也是合适的。可以看出,西方财务会计所指的“独立实体假设”起源于商业实体的概念,但在中国,“独立实体假设”和“会计主体假设”普遍混淆。这一说法既不符合科学概念,也不能与其他相邻的科学形成共语。目前,我国基础会计和行为会计对会计主体的解释各不相同;管理科学和会计对主体的解释和理解也大不相同,严重阻碍了学科之间的交流。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唯物主义辩证认识论的观点,可以对会计主体的内部构建进行轨迹性的总结。会计主体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反映和控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本价值运动的人和组织,即“会计”。“会计师”是一个通称,主要是指参与和直接开展会计实践活动的人和组织。广义上的“会计师”也包括会计学术工作者。会计对象的变化,会计历史的书写都要由他们来进行,他们才是真正的会计主体。它们是会计实践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经济实体只是会计环境,是经济活动的空间和场所,属于会计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不能作为会计工作的主体。